根據最近在克里米亞發現的一塊股骨化石,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初期,一種體型約為現代鴕鳥三倍的巨大陸地鳥類在東歐奔跑。
對股骨的分析表明,它屬於一種生活在大約 200 萬年前的強壯鳥類;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Pachystruthio dmanisensis。
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報告稱,在生前,這種鳥站立時高 11 英尺(3 米),重超過 990 磅(450 公斤)——幾乎與北極熊一樣重——使其成為已知最重的鳥類之一。 [地球上 15 種同類動物中最大的動物]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馬達加斯加等地已經發現了這種大型鳥類;在此項研究之前,化石表明已滅絕的鴕鳥類鳥類曾生活在喬治亞、匈牙利、俄羅斯、土耳其和烏克蘭。然而,這項新發現的股骨是巨型、不會飛的鳥類在更新世epoch(260 萬至 11,700 年前)期間棲息在歐洲的第一個證據,研究作者寫道。
俄羅斯科學院古生物學家、首席研究作者尼基塔·澤連科夫在電子郵件中告訴 Live Science:“Pachystruthio所屬的譜系很可能最早出現在土耳其或鄰近地區的上新世 [260 萬至 530 萬年前]。”
龐然大物
科學家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塔夫裡達洞穴網路中挖掘出了這塊股骨;澤連科夫說,這些洞穴是在 2018 年修建一條新高速公路時發現的。雖然這塊骨頭類似於鴕鳥的股骨,但它明顯更加粗壯。他告訴 Live Science,透過測量骨骼的軸圍,科學家們得以計算出這種巨鳥的重量。
與島嶼居民的大型滅絕鳥類不同,Pachystruthio與許多大型食肉哺乳動物共享其在克里米亞的棲息地,例如屬Homotherium和Megantereon的劍齒虎、巨型鬣狗 (Pachycrocuta brevirostris) 和巨型獵豹 (Actionyx pardinensis)。科學家們寫道,這種鳥非常大,可能跑不快,但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重可能阻止了較小的捕食者攻擊它。
體型較大的動物也能夠在營養低、堅硬的食物上生存;Pachystruthio極端體型的一種可能解釋是,它進化是為了利用因氣候變化而變得日益乾旱的景觀,當時冰川期開始在東歐蔓延。
數百萬年前,塔夫裡達洞穴系統周圍的地區棲息著各種各樣的更新世野獸;根據這項研究,之前在該地區發現的化石代表了馬、野牛、狗、駱駝、犀牛和鹿等動物。現在科學家們知道這些巨鳥是冰河時代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他們可以開始拼湊這些鳥類可能如何與其他動物以及可能獵殺它們的早期人類互動。
澤連科夫在一份宣告中說:“該遺址可能會教會我們更多關於歐洲遙遠過去的知識。”
該研究結果於昨天(6 月 26 日)線上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
版權所有 2019 年LIVESCIENCE.com,Future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