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JOHN WEINSTEIN/菲爾德博物館惠允 |
“叢林之王”這個片語總是會讓人聯想到一隻雄偉的、黃褐色的貓科動物,它有著蓬鬆的鬃毛環繞著臉龐。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雄獅都有濃密的鬃毛。在肯亞的察沃國家公園——因19世紀後期據報道在那裡恐嚇鐵路工人的食人獅而聞名——許多雄獅根本沒有鬃毛。究竟為什麼會這樣——或者為什麼任何獅子應該有鬃毛,就此而言——一直難以解釋。為此,今天線上發表在《加拿大動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的結果可能證明具有啟發意義。
多年來,研究人員提出了幾個旨在解釋這些群居貓科動物鬃毛主要功能的社會學假說,從恐嚇(濃密的鬃毛使動物看起來更大)到為頭部和頸部區域提供來自其他獅子的物理保護,再到性吸引力。然而,與此同時,鬃毛是昂貴的:它們為炎熱地區的野獸提供了不必要甚至可能有害的隔熱,它們使動物更容易被獵物和競爭對手注意到,而且所有額外的毛髮為荊棘和灌木叢提供了更多的附著物。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為了闡明這個問題,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博物館的羅蘭·凱斯和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布魯斯·帕特森著手檢驗其中一個社會學假說:鬃毛大小應隨雌性群體大小而變化。根據這個模型,雌性群體大小的增加應該加大對雄性長而飄逸的鬃毛的性選擇壓力。相反,鬃毛減少或不存在的雄性應該在以較小雌性群體為特徵的地區佔優勢。
對察沃獅子的觀察並沒有證實這些預測。研究人員發現,雌性群體平均規模對於該物種來說很大。然而,大多數雄性都沒有鬃毛,或者只在頭部或頸部保留了殘餘的簇毛。凱斯和帕特森總結說,對察沃無鬃雄性的更可能解釋是,酷熱、乾旱、荊棘叢生的察沃棲息地使得鬃毛維護成本過高。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與居住在熱帶草原的種群相反,在察沃觀察到的獅群由一隻雄獅保衛一群雌獅組成。“單隻、無鬃雄獅如何能夠控制相對較大的雌獅群體仍然未知,”他們寫道。但這可能是因為這些雄獅具有更高的睪丸激素水平,這可以解釋它們的“禿頂”以及它們單槍匹馬擊退成群挑戰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