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 (IEA) 昨日釋出的一系列報告顯示,如果實施政策以促進現有汽車技術的採用,那麼未來二十年內,新車的燃油效率可以提高 50%,並使世界走上控制全球變暖的軌道。
國際能源署副執行主任理查德·瓊斯說:“我們不能坐等預期的電動和/或氫能解決方案。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轉向低碳交通系統。如果不採取此類行動,交通能源需求將達到不可持續的程度,尤其是在新興經濟體。”
交通運輸部門目前佔全球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一,並且隨著個人出行需求的增加,可能會佔據未來石油使用的所有增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影響深遠的故事的未來。
該公司表示,在未來二十年內,汽油和柴油汽車仍將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到 2030 年將佔全球車隊的 90% 以上。但是,透過正確的政策組合,傳統汽車可以在未來 20 年內將燃料消耗減半。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 “技術路線圖”,可以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技術(例如可變氣門驅動和升程、雙離合變速器和小型化)來顯著改進內燃機。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可以將汽車的燃料消耗減少多達四分之一,但成本更高。
透過改進空氣動力學和輕量化材料來最佳化車身也可以提高燃油經濟性。最後,透過生態駕駛培訓或避免突然啟動和停止以及怠速來改變駕駛員的行為,可以將燃油效率提高多達 10%。
需要更好的消費者教育
國際能源署的能源分析師弗朗索瓦·庫埃諾說:“該報告估計,當你把所有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時,你可以在不採用混合動力的情況下將 2005 年的平均汽車的燃油經濟性提高 50%,而在採用全混合動力汽車時可以提高 60%。”
相關的“政策路徑”報告解釋說,需要更好的標籤和消費者教育、汽車購買激勵措施以及燃油經濟性標準,以幫助將必要的技術推向市場。
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為輕型車輛設定了燃油經濟性標準的地區,近年來燃油效率大大提高。
庫埃諾說,情況正在好轉,但改善速度太慢,無法實現到本世紀末將全球變暖控制在 2 攝氏度以內的長期目標。他說,為了實現該目標,燃油經濟性需要在現在到 2030 年之間以每年 3% 的增長率翻一番。
與此同時,包括印度、墨西哥和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燃料消耗量已開始激增。2008 年,隨著人們購買更多更大的車輛,發展中國家的平均燃油經濟性變得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更差。
到 2050 年,發展中國家將佔交通運輸部門能源使用量的三分之二。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