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的演變

科學家在猴子身上看到了種族主義的萌芽

更新(2014年1月24日):本文報道的研究已於2013年12月應作者要求從《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撤回。撤回的原因是研究人員發現,由於其中一位合著者執行的不準確編碼,實驗室成員無法獨立複製結果。

有關撤回的更多資訊,包括首席研究員勞裡·桑托斯的解釋,請訪問此連結:http://retractionwatch.com/2013/12/24/doing-the-right-thing-yale-psychology-lab-retracts-monkey-papers-for-inaccurate-coding/

心理學家早就知道,許多人會基於群體歸屬而對他人抱有偏見,無論是種族、民族、宗教,甚至是政治。然而,我們對於人們最初為什麼會產生偏見知之甚少。一項新研究利用猴子,表明其根源深植於我們的進化歷史。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耶魯大學研究生尼哈·馬哈詹和一組心理學家前往卡約聖地亞哥,這是一個位于波多黎各東南部的無人居住島嶼,也被稱為“猴子島”,以研究恆河猴的行為。與人類一樣,恆河猴也群居生活並形成牢固的社會關係。猴子們也傾向於警惕那些他們認為可能具有威脅性的人。

為了弄清猴子是否區分內部人員(即屬於他們群體的人)和外部人員(即不屬於他們群體的人),研究人員測量了猴子盯著內部人員與外部人員猴子照片的時間長短。在幾個實驗中,他們發現猴子盯著外部人員的面孔的時間更長。這表明猴子更警惕外部人員的面孔。

然而,也有可能是外部人員僅僅引發了更多好奇心。為了排除這種可能性,研究人員利用了雄性恆河猴一旦達到繁殖年齡就會離開童年群體這一事實。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將熟悉的外部人員面孔(最近離開群體的猴子)與不太熟悉的內部人員面孔(最近加入群體的猴子)配對。當呈現這些配對時,猴子繼續盯著外部人員的面孔的時間更長,即使它們更熟悉這些面孔。猴子顯然是根據群體成員資格進行區分的。

馬哈詹和她的團隊還設計了一種方法來弄清楚猴子是否對外部人員懷有負面情緒。他們建立了一個猴子友好的內隱聯想測試(IAT)版本。對於人類來說,IAT 是一項基於計算機的任務,透過確定我們將不同的詞語(例如,“好”和“壞”)與特定群體(例如,非裔美國人或歐洲裔美國人的面孔)聯絡起來的速度來衡量無意識的偏見。如果一個人將“壞”與非裔美國人面孔聯絡起來的速度比與歐洲裔美國人面孔聯絡起來的速度更快,這表明他或她對非裔美國人懷有內隱偏見。

對於恆河猴,研究人員將內部人員和外部人員猴子的照片與水果等好東西或蜘蛛等壞東西配對。當內部人員面孔與水果配對,或外部人員面孔與蜘蛛配對時,猴子很快失去了興趣。但是,當內部人員面孔與蜘蛛配對時,猴子盯著照片的時間更長。據推測,當好事與壞事配對時,猴子會感到困惑。這表明猴子不僅區分了內部人員和外部人員,還將內部人員與好東西聯絡起來,並將外部人員與壞東西聯絡起來。

總的來說,結果支援了偏見的進化基礎。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偏見是人類獨有的,因為它似乎取決於複雜的思考過程。例如,過去的研究發現,人們在被提醒他們的死亡或在他們的自尊受到打擊後,更容易表現出偏見。由於只有人類才能夠思考他們的死亡或他們的自我形象,這些研究加強了只有人類才能夠產生偏見的觀點。但恆河猴的行為意味著我們根據“我們”和“他們”來看待世界的基本傾向具有古老的起源。

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凱瑟琳·科特雷爾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同事史蒂文·諾伯格認為,人類的偏見是作為群體生活的一種功能而進化的。加入群體使人類能夠獲得生存所需的資源,包括食物、水和住所。群體還提供了許多優勢,例如更容易找到伴侶、照顧孩子和獲得他人的保護。然而,群體生活也使我們更加警惕可能透過傳播疾病、殺害或傷害個人或竊取寶貴資源來潛在危害群體的外部人員。為了保護自己,我們開發了識別誰屬於我們群體和誰不屬於我們群體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快速評估他人的過程可能變得如此精簡,以至於它變得無意識。

心理學家早就知道,我們的許多偏見都是自動運作的,甚至在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即使是那些非常關心平等的人,在使用IAT進行測試時,也會對其他群體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偏見。儘管有壓倒性的證據表明我們的大腦是為偏見而生的,但我們的社會仍然將偏見視為預謀的行為。我們目前的反對歧視的法律,以及大多數多元化培訓計劃,都假設偏見是公開和有意的。我們很少教導人們無意識的偏見如何會玷汙他們對待他人的行為。

偏見通常是自動發生的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找不到克服其負面影響的方法。例如,有證據表明,當人們意識到他們自動的偏見時,他們可以自我糾正。當我們被鼓勵從外部人員的角度看待問題時,它會減少我們對該人群的自動偏見。

鑑於當今世界我們面臨的大多數困難衝突都源於社會群體之間的衝突,因此有必要花費時間來理解如何減少我們的偏見。但是,我們的進化歷史表明,為了有效,我們可能需要採取一種新的方法。我們通常更多地關注政治、歷史和文化因素,而不是引發所有衝突的潛在思維模式。透過考慮到偏見在我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的程度,我們有更好的機會提出與我們的自然傾向相適應而不是對抗的長期解決方案。

您是科學家嗎?您最近是否閱讀過一篇您想撰寫的同行評議論文?請將建議傳送給《思想問題》編輯加雷斯·庫克(Gareth Cook),他是波士頓環球報的普利策獎得主記者。可以透過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或 Twitter @garethideas 聯絡他。

Daisy Grewal holds a B.A. in psych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and a Ph.D. in social psychology from Yale University. She is a research scientist on the people analytics team at Intuit in Mountain View, Calif.

More by Daisy Grew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