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中氣候變化協議,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世界遏制全球變暖的努力已達到轉折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世界兩個最大的汙染國的總統達成一致:應該就氣候變化採取行動。根據奧巴馬總統稱之為“歷史性協議”的條款,他們正是採取行動的領導人,該協議於11月12日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宣佈。儘管兩國都沒有停止在近期內燃燒煤炭或石油的計劃,但兩國現在都承諾減少由此產生的溫室氣體。
 
奧巴馬在與習近平主席的聯合新聞釋出會上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能源消費者和溫室氣體排放國,我們有特殊的責任領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此次北京之行包括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努力,此次聯合新聞釋出會是北京之行的總結。
 
美國將加快一倍速度其當前的汙染減排軌跡,二氧化碳排放量迄今已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了約10%。該國現在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減少26%至28%。這還不包括到2020年比2005年的水平減少17%的目標,並顯示了美國希望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計劃中看到的五年規劃型別。換句話說,每五年交付一次不斷增加的減排目標。“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奧巴馬說。“它使我們走上了一條實現發達經濟體深度減排的道路,科學界表示,這對於防止氣候變化最災難性的影響是必要的。”
 
儘管中國領導人非常喜歡五年計劃,但根據新協議的條款,他們新的氣候版本將在“2030年左右”才開始。屆時,中國的二氧化碳汙染將達到峰值,從而將中國的汙染戰爭推進到看不見的戰線。中國還將“努力”更早地達到峰值。正如張高麗副總理在9月份在聯合國承諾“儘快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峰值”一樣,習近平在11月也兌現了承諾,首次商定了到2030年控制全球變暖汙染的日期。
 
問題在於煤炭,它目前為這個快速發展的國家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數百座新的燃煤發電廠說明了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如何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一些中國城市和省份已經在試驗美國自由市場派青睞的資本主義解決方案——碳排放交易計劃,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計劃甚至擴充套件到涵蓋公共交通和建築物本身。這些計劃是試點專案,可能會擴大為未來幾年預期的國家計劃,或者被廢棄,轉而採用一些新的國家計劃或碳稅。“中國有一個國家市場的計劃,而且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市場,”環境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亞洲區主任、長期居住在北京的芭芭拉·費納莫爾說。“它將使世界上任何其他碳市場都相形見絀。”
 
也許更重要的是,中國中央政府已經開始談論限制煤炭燃燒本身。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中國煤炭使用量在本世紀首次放緩,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資料,下降了約1%。這個充滿希望的跡象表明,煤炭使用峰值可能在未來十年左右到來,儘管這種下降也可能是經濟增長放緩而不是積極努力減緩氣候變化的結果。但煤炭使用峰值正是中國現在已同意確保的,以及到2020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經制定了一項計劃,以應對到本十年末的氣候變化。
 
這意味著建造更多核電站、風力發電場、水電站,甚至開始更多地使用太陽能,該國在2013年安裝了12吉瓦的太陽能。事實上,在2013年,中國併網的新清潔能源比化石燃料發電更多——有史以來第一次。中國已經增加了數百吉瓦的清潔能源——僅三峽大壩就輸出了22吉瓦——但希望到2030年增加多達1000吉瓦的低碳排放能源。這將佔其能源的20%——大約相當於美國生產的所有電力或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建造的所有燃煤電廠的總量。這也比中國在其當前的五年計劃中承諾到2015年實現的目標翻了一番。
 
中國已經是新的核能和新的可再生能源的世界領導者,其經濟的能源強度在2006年至2010年間下降了19%以上。但本週的承諾將需要加速這些已經快節奏的轉型努力。
 
與此同時,美國和中國將繼續合作開發二氧化碳捕獲和封存(CCS)技術,這可以幫助清潔燃煤發電廠,以及鋼鐵和水泥製造等行業。這一變化將透過增加對美中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的資助來實現——這是兩國在2009年上次協議的成果之一——以及至少一個“大型試點專案”。該專案將不依賴於像美國CCS專案那樣,透過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以沖洗出更多石油,而是旨在透過使用二氧化碳從地下鹹水含水層生產淡水來幫助解決中國的水危機。預計該專案將“注入100萬噸二氧化碳,每年產生約140萬立方米淡水”,如果實現,這將是一項重大的技術進步。
 
貿易也將發揮作用:兩國本週簽署的關稅協議未來也可能擴充套件到綠色產品,例如更節能和更具彈性的建築材料。畢竟,中國未來幾十年如何建設城市將鎖定未來幾十年的高汙染能源——或者不鎖定。
 
在中國,包括強制關閉工廠和車輛限行等措施,以在最近幾天努力淨化北京周圍的空氣,為世界領導人營造良好的環境,傳統空氣汙染如霧霾已經在推動變革。“空氣汙染已成為當今中國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既關係到社會穩定,也關係到國際聲譽,”費納莫爾指出。“他們正在開始將煤炭使用與經濟增長脫鉤。”
 
更清潔的空氣也可能以在燃燒前將煤轉化為氣體或液體的形式出現,這將在大型化工廠進行,這將有助於減少霧霾,但會加劇二氧化碳汙染。或者它可能以CCS、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形式出現。“在中國汙染最嚴重的內陸地區,煤炭使用轉移存在真正的潛力,這就是為什麼強制性的國家煤炭消費上限如此重要,”費納莫爾說,並補充說這是一個“真正的可能性”。
 
共同排放全球二氧化碳汙染40%以上的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協議表明,與2009年的哥本哈根會議不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條款,世界各國將在2015年於巴黎簽署一項強有力的協議。在那次會議之前,中國和美國承諾合作,但沒有做出減少汙染的堅定承諾,導致了被稱為《哥本哈根協議》的最後一刻的喧囂,以挽救國際努力。
 
然而,本週的協議並不意味著氣候變化問題已經解決。美國和中國仍然有望每年向大氣中增加數十億噸二氧化碳汙染。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認為,世界已經向大氣中排放了大約一半的碳排放量,以避免全球變暖超過2攝氏度,時間已經不多了。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近1攝氏度,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觸及百萬分之400,這是自智人行走在地球上以來的首次。
 
歐盟28國已承諾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汙染在1990年的水平上減少40%,這意味著,包括這項新協議在內,佔世界排放量一半以上的國家現在都有減排計劃。但其他主要汙染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日本,都在遏制全球變暖汙染的努力中倒退。澳大利亞在今年廢除碳稅後,汙染有所增加;加拿大已經否認了其在當前國際全球變暖協議下減少汙染的先前承諾;日本的汙染有所增加,因為它燃燒更多的天然氣和煤炭來發電,以取代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關閉的核反應堆產生的電力。不能保證美國或中國在減少二氧化碳的道路上不會遇到類似的挫折,特別是考慮到美國國會中猖獗的氣候否認政治以及中國為實現持續經濟增長的迫切需要,或者其在國際碳市場中作弊的歷史。
 
一個新的主要汙染國——印度——已經登上舞臺。為了重演中國的發展成功,它將燃燒越來越多的煤炭。正如中國在本世紀頭幾十年中佔據了快速上升的氣候變化汙染的大部分一樣,印度可能很快就會取代中國,推動這種增長。但清潔能源形式帶來了希望。世界資源研究所(一個環境組織)氣候專案全球主任詹妮弗·摩根說,新任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非常積極地參與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發電,以便為印度數億沒有電力的人口供電並提供能源。”
 
此外,新協議遠未達到IPCC最新報告中提出的減排目標。沒有哪個國家或國家聯盟——甚至包括歐盟——走在充分減排的軌道上。劍橋大學的政策建模師克里斯·霍普將新承諾以及歐盟的努力輸入計算機模型,假設其他國家將繼續允許汙染增長。他得出的結論是“到2100年,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標誌性的2[攝氏度]水平以下的可能性不到1%。最有可能的上升幅度約為3.8[攝氏度]。”換句話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中國努力在2030年前達到汙染峰值的程度將至關重要。
 
世界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是這項新的不足的協議,也需要美國和中國做出一些艱難的,或許是不可能的努力。“我們遠未達到我們需要達到的世界,以實現我們最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清華-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與氣候專案主任瓦萊麗·卡普魯斯說。“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現實,並思考我們接下來該往哪裡走。”
 
但正如約翰·克里在2009年作為唯一的美國參議員在哥本哈根舉行新聞釋出會,強調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一樣,作為2013年和2014年的國務卿,他向他的中國同行強調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因此,美國和中國現在已經開始表明,世界各國有可能自1990年代《京都議定書》簽署以來首次阻止全球變暖。正如奧巴馬在與習近平的聯合新聞釋出會上所說:“當我們共同努力時,這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