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的一切

構成我們日常環境的建築結構之旅

自然野外指南比比皆是,對於確定一閃而過的鳴禽或鷹的名字非常寶貴。現在,一位資深的科學作家已經走遍美國,拍攝並撰寫了一本不同的實用手冊,一本關於人造環境的手冊——電力變電站和貨物起重機、手機訊號塔、罐區和井架,這些在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上展現自己的、默默無聞的建築物,與任何鳥類一樣需要識別和解釋。

在最初的、高度可讀的《基礎設施:工業景觀野外指南》中,布萊恩·海耶斯將野外指南的形式應用於他所寫的“自然的一切”。“工廠屋頂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可能和森林樹冠中一樣多。” 這本書的目的不僅是識別技術景觀的常見景象,而且要解釋這些景象如何組合在一起,從煤、水和食物等原材料開始,透過公路和電力網等互連網路,最後以他所謂的工業經濟的末端——廢物處理結束。“你最好了解它的名稱和作用,”他這樣描述這片景觀。“它就在你身邊……如果你會把車停在高速公路旁欣賞山景……你也可以考慮在礦山或發電廠稍作停留。”

海耶斯手持相機,在 1992 年至 2004 年期間收集了本書的大部分素材,部分得到了斯隆基金會公眾理解技術專案的支援。作為一個技術愛好者,他希望改變一些人們對工業景觀的普遍態度——“在自然面前我們屏住呼吸……在工業面前我們捏住鼻子,”他寫道。他承擔這項任務,部分是透過數百張從飛機、汽車和許多鏈條圍欄的公共側拍攝的照片,部分是透過一個欣賞穀倉乾草罩、糧倉、輸油管道和荷蘭隧道通風塔等奇蹟的歷史、工程和美學的人的直接、平易近人的散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創作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即使我們自己永遠無法到達其中一些景點——而且自 9 月 11 日以來,旅遊也變得更難找到,因為當局已經停止公眾進入水壩、水庫和其他設施——海耶斯還是帶我們仔細觀察了其中的許多景點。下到汙水井:“聲音被減弱了。氣味很濃,但不過分刺鼻。” 進入水力發電廠的發電機通道:“噪音都是低音——嗡嗡聲、嗡鳴聲、呻吟聲、有節奏的振動,你感覺到而不是聽到。” 在混凝土大壩內部,他描述了“一個畫廊和豎井網路,很像埃及金字塔的秘密通道。”

沿著鄉村道路,海耶斯探索了所有技術景觀,從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到曾經是圈養動物的主要技術——帶刺鐵絲網的歷史和設計:“輕如空氣。比威士忌更堅固。比灰塵更便宜,”正如其早期支持者之一所描述的那樣。鐵絲網通常用釘書釘釘在木樁上,但海耶斯在堪薩斯州發現了一個地方,那裡的木材非常短缺,以至於樁是用石灰石雕刻而成的,當然,他立即拍攝了這一景象。

這本書中穿插著對常見但鮮為人知的物體的解釋——懸掛在電力導體下方的啞鈴(用於吸收風引起的振動);穀倉上奇怪的洞(用於邀請貓頭鷹進來吃老鼠);以及跨越河流的輸電線路上的彩色球體(用於提醒高桅船隻和低空飛行的飛機飛行員)。他解釋了為什麼您跟隨的混凝土攪拌車正在快速順時針轉動(以混合混凝土)或緩慢轉動(以防止骨料沉澱),以及為什麼糖廠煙囪噴出的羽狀物並不具有威脅性(那是水蒸氣)。

海耶斯優雅地應對了不可避免的專業術語的密集使用,並添加了比較,使新的術語和過程易於理解。一種防洪閘門的工作方式“像捲簾書桌”;磚塊“像乳酪切割器一樣,用細線從擠出的粘土帶上切下來”。他透過在照片中包含附近的物體(如校車、汽車或行動式廁所),幫助讀者理解照片中物體的比例——例如,露天採礦的龐大機械。本書結尾附有一個廣泛的延伸閱讀書目,標有“兒童”字樣,適合年輕讀者,標有“極客”字樣,適合更適合愛好者的材料。[break]

他在後記中指出,今天,工業景觀已變得寂寥,一個起重機操作員取代了一群碼頭工人;一臺巨大的露天採礦機取代了一隊礦工。這個日益自動化的世界正逐漸對我們大多數人變得不可見。“您的家可能連線到電力變電站、電話交換局、水過濾廠,”海耶斯寫道。“你知道它們在哪裡……或者它們長什麼樣嗎?”

也許在閱讀了這本非凡的書之後,更多的人會被激勵去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