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到達尼豪島,這個位於夏威夷群島西北部、無人居住的171英畝土地,科學家們必須乘坐30小時的船,從充氣艇中跳到岸上,穿過洶湧的海浪,然後攀登懸崖。直到最近,極度瀕危的米勒鳥還只生活在尼豪島。但在2011年和2012年,謝爾頓·普倫托維奇帶領一個團隊,將50只小型鳴禽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航行,運到萊桑島,這是一個姐妹島嶼,大約一個世紀前,引進的兔子曾將不同的米勒鳥亞種趕盡殺絕。普倫托維奇是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的生物學家,也是前職業風箏衝浪運動員,他說:“我一度認為[有幾隻]鳥會淹死。”。“但不知何故,我們還是成功了。”正如7月份《生物保護》雜誌記錄的那樣,萊桑島的種群數量此後已膨脹到約164只,為應對尼豪島鳥類可能發生的災難提供了保障。
對於普倫托維奇和其他專注於偏遠的美國太平洋島嶼(其中大多數島嶼沒有常住居民,並且不對公眾開放)的研究人員來說,這樣的冒險是司空見慣的。他們所有的保護專案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消除粗心大意的人類造成的破壞(例如將兔子運到萊桑島的人)。普倫托維奇說:“即使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看到人類的明顯影響,也令人感到既謙卑又不安。”
美國太平洋島嶼保護專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帕爾米拉環礁:大約30,000只老鼠(每英畝52只)曾侵佔了這個前軍事基地,直到FWS和兩個非營利組織在五年前的一次行動中消滅了它們,該行動涉及直升機、彈弓和毒餌。自那以後,管理該環礁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在近乎完全隔離的狀態下在那裡度過半年時間的斯特凡·克羅皮德洛夫斯基,已將注意力轉向同樣具有破壞性的椰子樹,這些椰子樹擠佔了許多海鳥和螃蟹物種賴以生存的本地樹木。
約翰斯頓環礁:這個曾經是核武器試驗場的四島群,儘管受到鈽、石棉和其他有毒物質的高度汙染,但仍然是海鳥的天堂。然而,黃瘋蟻的到來威脅要摧毀築巢種群。這種入侵昆蟲在蜂擁而至捕食獵物時會噴射酸液——這種策略經常導致雛鳥畸形。在過去的六年裡,FWS志願者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輪班,設法用摻有毒藥的貓糧和玉米糖漿擊退了蟲害。截至發稿時,最新一批於6月抵達的突擊隊僅發現了一個小型瘋蟻巢。
中途島環礁:去年冬天,FWS科學家在這個三島鏈上發現,老鼠正在活吃信天翁(這些鳥在孵化期間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巢穴)。該機構已啟動一項計劃,以清除這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海軍戰役而聞名的地方的非本地齧齒動物。
庫雷環礁:這個最北端的夏威夷陸地堆滿了洋流帶來的垃圾,這裡接待著研究人員以及全年輪班的志願者,他們撿拾最有可能纏繞野生動物的碎片。庫雷島野外營地經理辛西婭·範德利普和她的團隊還在努力拆除一條廢棄的飛機跑道,根除入侵的大頭蟻和金冠金盞花(一種雛菊),並種植本地草和灌木,著眼於增加海鳥種群數量。與此同時,瀕危的萊桑鴨已被重新引入,美國海岸警衛隊計劃清理幾十年前遺留下來的有毒多氯聯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