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耳朵,當聽到海洋中過多的噪音時,牡蠣也會“緊閉起來”。
根據週三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為了應對類似於貨船的聲音,牡蠣會猛地關閉貝殼,似乎是為了保護其柔軟的身體。科學家們認為,牡蠣是濾食性動物,因此海洋中的噪音汙染可能會阻礙其生長並降低水質。
海洋噪音汙染對於許多海洋哺乳動物來說是一個已知的問題,它們利用聽力進行導航和尋找食物等生存任務。但關於聲音如何影響無脊椎動物知之甚少,而無脊椎動物佔海洋動物的最大數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幾年前,在繁忙的西班牙港口,波爾多大學的生理學家 Jean-Charles Massabuau 遇到了一位水下電影製作人。Massabuau 回憶說,當一艘大型貨船駛過水麵時,這位電影製作人浮出水面說:“哇,我從未聽過如此嘈雜的地方。” 諸如海上鑽探、深海石油地震勘探,甚至那艘西班牙貨船的嗡嗡聲等人造聲音,正以不斷增加的水平滲透到海洋中。
Massabuau 的研究涉及瞭解光照、溫度或鹽度的變化如何影響牡蠣。因此,在與潛水員交流後,Massabuau 想知道:“牡蠣能聽到它嗎?”
回到實驗室後,他的團隊將加速度計固定在 32 只牡蠣上,以檢測它們的貝殼何時開啟或關閉。牡蠣的貝殼位置與其健康狀況有關。開啟的貝殼表示放鬆狀態,而關閉則表示壓力。
Massabuau 將這些動物放入兩個裝滿食物、水流和從法國阿爾卡雄灣抽取的海水的水箱中。在一個水箱中放置了一個水下揚聲器,他播放了各種聲音,包括通常由貨船產生的低於 200 赫茲的低頻聲音。
Massabuau 發現,牡蠣在 10 到 1000 赫茲的聲音訊率下會迅速關閉貝殼。他將牡蠣的反射性關閉比作人類在被不愉快的聲音嚇到時做出的突然聳肩動作。
“它們意識到了貨船,”Massabuau 說。“可以肯定的是,它們能聽到。這些動物可以聽到這些頻率。”
赫爾大學海洋生物學家 Mike Elliott 說,許多海洋生物可以探測到像捕食者產生的那種振動。但大多數聽力的定義都要求有一個能夠感知聲音的器官。
牡蠣沒有像人類一樣的耳朵,但在鰓上發現了類似於內耳中的毛細胞。Massabuau 說,這些細胞可以感知振動,因此人們稱之為“聽覺”還是“感知聲音振動”對他來說沒什麼區別。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 Elliott 曾進行過類似於 Massabuau 的研究,但物件是寄居蟹和貽貝。Elliott 說,當這些動物感到壓力並躲藏在貝殼中時,它們會停止進食和呼吸,“遲早會開始受苦。” 但 Elliott 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聲音汙染是否會對這些生物造成長期傷害。
“從檢測到[對聲音的]反應到動物是否因此受到傷害,這是一個很大的飛躍,”Elliott 說。“最大的挑戰是將這種反應轉化為表明對生物體造成傷害的反應。”
Massabuau 表示同意。他的實驗室正在調查長期暴露於非自然聲音是否會擾亂牡蠣的生長速度。他報告說,在一項正在發表的研究中,發現了生長速度緩慢的跡象,表明健康狀況不佳。
本文經 PBS NewsHour 許可轉載。最初發表於 2017年10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