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雜誌獲悉,一架開創性的歐洲太空望遠鏡,發現了首顆岩石系外行星,現已接近其使用壽命的終點。
根據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CNES)的訊息,對流、自轉和行星凌星(CoRoT)衛星在11月2日遭遇了計算機故障。儘管該航天器仍在執行,但它已無法從其30釐米的望遠鏡中檢索資料,該望遠鏡透過尋找凌星現象(當行星穿過其主恆星時亮度變暗)來發現系外行星。
“坦率地說,我認為問題很嚴重,”位於巴黎的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總部空間科學與探索主任法比安·卡索裡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CoRoT於2006年發射,開始監測數千顆恆星。該任務在2009年首次發生計算機故障時,完全依靠第二個冗餘單元存活了下來。卡索裡說,該團隊多次嘗試重啟第二臺計算機,但均未成功。工程團隊尚未放棄救援,並將在12月的某個時候嘗試使用備用電源鏈重啟第一臺計算機。“目前,我們沒有放棄,”她說,“但這是我們能做的最後的事情之一。”
與此同時,來自歐洲航天局的專案科學家馬爾科姆·弗裡德倫德說,他有大量的資料可以使用。他正在準備一篇論文,描述五顆新的系外行星,使該任務已確認的行星總數達到31顆。還有大約200顆候選系外行星尚未得到確認。“你必須對你所擁有的感到感激,”弗裡德倫德說,他指出CoRoT已經將其三年設計壽命延長了一倍,並且即將開始另一次延期。“它已經完成了它的設計目標,你不能對航天器要求更多了。”
目前,CoRoT是第一個使用凌星技術發現新行星的太空任務。憑藉其小鏡子,它永遠無法與更大(也更昂貴)的0.95米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相媲美,後者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09年發射的任務,據最新統計,已發現約3000顆候選行星(請參閱“近旁的系外行星”)。
但是,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開普勒共同研究員羅納德·吉利蘭說,CoRoT至少在兩個原因上將被評為“非常成功”。首先,它發現紅巨星以理論家們沒有預料到的方式振盪,這使天文學家對衰老恆星的結構和演化有了新的認識。其次,它發現了CoRoT-7b,第一顆岩石行星,直徑是地球的1.7倍——這是被稱為超級地球的全新系外行星類別中的第一顆。“在某些方面,它可以說搶了開普勒任務的風頭,”吉利蘭說。
CoRoT在900公里的極地軌道上飛行,必須應對相對較高的輻射劑量以及反覆進出地球陰影時的溫度波動。相比之下,開普勒任務在其自身圍繞太陽的獨立軌道上漂移,遠離地球,輻射環境更加清潔。然而,它也開始顯示出衰老的跡象。在7月,開普勒團隊報告了該航天器的四個反作用輪之一發生故障,這些反作用輪用於保持望遠鏡指向天空的固定區域。11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佈開普勒的3.5年主要任務結束,並開始可能持續四年的延期。它需要剩下的三個反作用輪在所有這段時間內繼續工作,以便該任務達到一個主要目標:在宜居帶中圍繞執行的地球雙胞胎。
“反作用輪是最大的擔憂,”吉利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