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提議與俄羅斯聯合登月

航天機構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搭乘兩次任務的計劃

歐洲各國科學部長們重新提出了探索月球表面的計劃,目前擺在桌面上的唯一策略是加入俄羅斯的兩項無人任務。這一進展是在兩年前歐洲航天局(ESA)提出的月球著陸器計劃被擱置之後出現的,而且正值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

12月2日,在盧森堡舉行的確定歐空局政策的會議上,該航天局獲准並獲得了資金,用於調查“參與月球探測的機器人任務”。歐空局成員國的科學部長們並未批准與俄羅斯的具體合作,但在會議上,歐空局科學家提出了一項提案,即加入俄羅斯的將著陸器和探測器送往月球南極的任務。

月球探測的資金將來自歐空局成員國提供的8億歐元(9.8億美元)的資金池,該資金池專門用於國際空間探索;該資金池將主要用於國際空間站的活動和美國宇航局獵戶座飛船的推進模組的開發,該飛船最終旨在將宇航員送入深空,並於12月5日進行了無人太空飛行測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自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以來的45年裡,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或航天機構發射過前往月球表面的任務。也沒有著陸器或宇航員去過月球南極,該地區被認為含有冰,因此被認為是未來任何永久月球基地的可能地點。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月球科學家伊恩·克勞福德說,那裡一個12公里深的隕石坑可能會提供來自月球內部的物質,這也使其對科學研究具有吸引力。這種古老的物質可以揭示火星大小的行星與早期地球之間碰撞的細節,據認為該碰撞產生了月球。“我們‘去過那裡並做過’的想法持續了很長時間,但現在已經消失了,”克勞福德說。“月球仍然有很多東西要告訴我們。”

歐空局提出的月球著陸器在2012年的一次類似的部長會議上未能獲得足夠的支援。這使得歐洲科學家和工業界動員起來準備出發——但沒有任務。自那時起,一組歐空局科學家一直在討論與俄羅斯航天局 Roscosmos 的合作。

該小組在盧森堡會議上首次提出的提案是,歐空局為 Roscosmos 的 Luna-Resource 著陸器(也稱為 Luna 27)做出貢獻,該著陸器計劃於 2019 年發射,以及計劃於 2020 年代初進行的月球樣本返回任務。第一個任務將研究月球南極的土壤和大氣;第二個任務將把樣本帶回地球。歐空局將提供精確著陸和通訊裝置,以及鑽探和分析儀器。

原則上,部長級的決定意味著歐空局可以開始資助將這些技術融入任務的努力——儘管是否這樣做仍有待商定。初步階段估計耗資高達 5000 萬歐元。總價會高得多,可能達到數億歐元。

歐空局表示,追求月球任務具有戰略意義,不僅要確保歐洲科學家能夠進入月球表面,還要確保歐洲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參與未來的月球探索——包括最終的國際載人任務甚至永久月球基地。美國宇航局目前沒有在月球著陸的計劃(獵戶座飛船將設計為將宇航員送入月球軌道),但俄羅斯、中國、日本和幾家私人公司正在制定將探測器送上月球的計劃。這些國家的代表不止一次暗示,永久月球基地和人類探索將是下一步。“像歐空局這樣的機構不參與月球探索是不可思議的,”歐空局月球探索辦公室負責人 Bérengère Houdou 說。

理想情況下,歐洲不需要搭乘其他機構的任務才能到達月球,但潛在的俄羅斯合作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 B 計劃,”克勞福德說。“我們已經為月球任務做好了準備,所以現在絕對是及時的。”

目前尚不清楚俄羅斯和西方領導人之間緊張的關係是否會影響該提案的成功機會。克勞福德稱之為“一個潛在的擔憂”,但他強調,到目前為止,地緣政治問題並未影響太空合作。歐空局官員表示,在涉及歐洲與俄羅斯合作的現有任務(如國際空間站和 ExoMars)方面,合作正在正常進行,ExoMars 將在 2016 年將一個演示著陸器送上紅色星球,以測試將於 2018 年著陸的探測器的技術,該探測器將尋找過去生命的跡象。ExoMars 探測器在 12 月 2 日的會議上獲得了保持 2018 年計劃所需的資金。

從長遠來看,克勞福德認為,歐洲應該將目光投向與俄羅斯航天局 Roscosmos 的合作之外。他補充說,中國的航天機構去年成為自 1970 年代以來第一個將著陸器送上月球的機構,也是唯一一個擁有具有月球著陸經驗的在職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機構。“歐空局擴大與其他潛在的太空飛行國家的合作是有道理的,”他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 2014 年 12 月 9 日。

Elizabeth Gibney is a senior physics reporter for Nature magazine.

More by Elizabeth Gibney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