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自然雜誌惠允 |
人類進化領域的學者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人類家譜到底有多少分支和小枝。有些人將已知的人類化石歸入眾多的屬和種,構建出一棵枝繁葉茂的樹。另一些人則傾向於看到化石之間更多的相似之處,並選擇分支較少的樹。現在,在衣索比亞新近描述的化石表明,至少對於人類譜系的某一部分來說,少即是多。
由衣索比亞古人類學家伯哈尼·阿斯法烏領導的研究團隊今天在《自然》雜誌上宣佈了他們的發現,他們報告說,屬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團隊成員W·亨利·吉爾伯特說:“在此之前,我們真的沒有對來自同一時間視窗的非洲和亞洲形態進行良好的比較。” “我們有早期的非洲形態和晚期的亞洲形態,人們一直使用它們之間的差異來概括所有非洲和亞洲標本。現在我們有了晚期的非洲形態進行比較,我們發現它們在人們以前用來區分早期非洲和晚期亞洲形態的許多特徵上非常相似。”
另一位研究合著者、伯克利古人類學家蒂姆·懷特斷言:“今天常見的古人類學分裂正在對這些早期人類祖先的生物學產生錯誤的印象。” “不同的名稱表明了一種表面的多樣性,但這種多樣性是不真實的。”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