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原子核:觀察到的量子隧穿電離

阿秒雷射脈衝首次可以直接觀察到一種不常見的電子逃逸形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為了從原子中掙脫,帶負電的電子通常必須吸收高能光子,例如來自紫外線 (UV) 或 X 射線光譜的光子。然後,電子被激發到足以克服將它束縛在帶正電原子核上的靜電吸引力,並逃逸,這個過程稱為電離。一個德國-荷蘭團隊首次提供了另一種機制的直接證據。來自雷射脈衝的強大電場可以暫時削弱靜電鍵,使電子能夠透過量子力學隧穿離開原子。

現在在莫斯科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列昂尼德·凱爾迪什在 1964 年預測了這種效應,實驗已經證明了這種不尋常的電離會發生。但是隻有在出現了持續僅幾百阿秒的雷射脈衝後,物理學家才能觀察到這種現象。(一阿秒是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阿秒雷射脈衝已經可以探測原子和分子中電子的運動,改進後的版本將使研究人員能夠跟蹤電子運動,例如在化學反應期間發生的電子運動。

德國加興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費倫茨·克勞斯和他的團隊在 4 月 5 日的《自然》雜誌上描述了他們的電離實驗。該小組以氖原子氣體為目標,首先使用 250 阿秒的紫外雷射脈衝將一個電子進一步推離原子核。幾乎同時,物理學家發射了一個 5,000 阿秒長的紅外脈衝,其電場僅振盪幾個週期。該電場削弱了靜電力,使鬆動的電子能夠隧穿出去,就像量子粒子在面對薄壁壘時所做的那樣。透過以小步驟增加紫外和紅外脈衝之間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形成的氖離子數量同步增加,清楚地表明每當紅外雷射脈衝的電場達到最大值時,產生的離子速率也會增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凱爾迪什的強場電離理論已成為許多其他理論的一部分,而結果“並不是一個真正令人驚訝的驚喜”,克勞斯承認。 但至關重要的是,“該團隊展示了一種測量電子動力學的新方法”,加拿大渥太華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物理學家保羅·科克姆評論道。 該技術可以探測電子之間相互交換能量的尚未被很好理解的過程。

例如,克勞斯引用了當高能 X 射線光子踢出靠近原子核的電子時,原子中發生的“震盪”過程。 在飛走的過程中,這個電子可能會將其部分能量傳遞給另一個電子,然後該電子會被激發並移動到離原子核更遠的地方。 因此,被彈出的電子吸收 X 射線光子與第二個電子重新定位之間可能存在很小的延遲。 克勞斯說,延遲“可能只有 50 阿秒; 沒人真正知道。” 他解釋說,延遲的長短並不令人興奮,而是重點在於是否存在延遲。 延遲意味著第二個電子從第一個電子那裡獲得了能量,而不是偶然地同時被 X 射線光子激發。

克勞斯聲稱他現在已經獲得了 100 阿秒的紫外脈衝,所以他可能很快就會解決這個難題。 隨著雷射器的改進,未來幾年(如果不是在未來的阿秒內)肯定會出現其他問題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