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胚胎和幹細胞中產生的一種酶可能掌握著治癒受損心臟的關鍵。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早期線上版本中,研究人員報告說,基因工程改造的小鼠在出生後繼續在心肌中產生這種酶,與正常小鼠相比,它們表現出更多和更大的心臟細胞。此外,這些小鼠在心臟病發作期間沒有像它們的正常同類那樣失去那麼多的心肌細胞。
這種酶被稱為端粒酶逆轉錄酶 (TERT),它使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即端粒,能夠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被複制。通常,TERT 的產生在大多數細胞(包括心臟細胞)中在生物體出生後停止,並且端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但是,由研究合著者邁克爾·D·施耐德和他的同事修改的小鼠顯示,心臟細胞持續增殖,超過了正常的截止點;在細胞停止繁殖後,它們變得更大。儘管這種額外的生長,或肥大,通常會削弱心肌,但小鼠的心臟看起來很健康,就像運動員的心臟一樣。
施耐德評論說:“瞭解這種酶的工作原理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心臟肌肉正常生長控制的新資訊,並且可能對將基於基因和細胞的療法應用於心臟疾病非常重要。” 他補充說:“我們認為,向成年心臟新增 TERT 的效果將是防止心臟病發作期間發生的細胞死亡,以及產生更大的心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