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蘇格拉底將其視為“靈魂的潰瘍”。莎士比亞《奧賽羅》中的伊阿古給了我們“綠眼怪物”這個詞,永遠給它染上了翡翠般的色彩。在但丁的《神曲》中,曾經心懷怨恨的人們在煉獄中跋涉,雙眼緊閉,永遠不再以偏見的眼光看待世界。
我們大多數人都非常熟悉這種強烈的情感,它通常被定義為相對於他人處於劣勢地位的痛苦,以及渴望他人所擁有的東西。這種渴望可能指向一輛閃閃發光的紅色法拉利、一筆幸運的商業交易,或者像一塊Scharffen Berger巧克力這樣簡單的東西。在七宗罪中,它佔據著獨特的位置:它是唯一一種永遠不會有趣的罪。
然而,最近嫉妒受到了更密切的審視,心理學家們開始採取更細緻的觀點。在其熟悉的險惡形式中,嫉妒會驅使我們傷害他人,甚至以他們的痛苦為樂。但它不一定總是充滿邪惡。嫉妒也可以激勵我們更加努力,並在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中表現得更好。訣竅是學會引導其兩種形式中更具建設性的一種。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嫉妒的兩面性
嫉妒不一定總是具有破壞性的觀點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他描述了嫉妒黑暗、破壞性的一面,以及一個人可以從他人的痛苦中獲得的快樂,今天用德語術語“schadenfreude”來概括。他還認為,嫉妒可以鼓勵人們更加努力地達到期望的狀態——這一方面在對嫉妒的實證研究中長期被忽視。
最近的發現支援了亞里士多德早期的描述。荷蘭蒂爾堡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尼爾斯·範·德·芬及其同事比較了來自荷蘭本土以及美國和西班牙的人們如何在各自的語言中表達強烈的嫉妒感。(在荷蘭語中,就像在德語、波蘭語和泰語中一樣,有兩個詞可以表示嫉妒,而英語和西班牙語只有一個詞。)在2009年,心理學家發現,無論語言如何,他們研究物件們的體驗都分為兩種型別:惡意嫉妒,其特徵是消極的想法和惡意,以及良性嫉妒,其中敵意不那麼明顯。雖然黑暗的情緒仍然存在,但研究物件們提到了更積極的情感,例如欽佩。他們更傾向於相信被嫉妒的人應該得到好運,並表達了透過自身努力來彌補差距的願望。
各種型別的嫉妒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類行為。在一個後續實驗中,他們指示一些說荷蘭語的學生回憶起他們感到欽佩、良性嫉妒或惡意嫉妒的情況。(其他研究物件沒有回憶起任何事情。)然後,所有學生都解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經歷過良性嫉妒的參與者比其他組的同齡人更持久,並且更成功地解決了難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丹麥哲學家索倫·克爾凱郭爾的推測是正確的,他說:“欽佩是快樂的自我屈服;嫉妒是不快樂的自我主張。”
嫉妒的其他潛在好處來自於對我們人類物種歷史感興趣的研究人員的工作。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莎拉·E·希爾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大衛·M·巴斯認為,反覆將自己與鄰居進行比較可能有助於我們評估自己在資源競爭中的表現。此外,嫉妒引發的挫敗感和自卑感可以作為一種警告訊號,提醒我們處於不利地位。那些受嫉妒驅動去彌補自身不足的人,可能會比那些漠不關心的人表現得更好。
當然,進化論的解釋是出了名的難以檢驗。因此,希爾和她的同事們檢驗了一個相關的假設——即使在今天,嫉妒也可能提高我們的表現。在一項研究中,他們要求學生回憶起他們感到嫉妒的情況。然後在看似無關的活動中,參與者閱讀了關於與他們同齡的學生的職業目標的虛構採訪。與對照組相比,反思過嫉妒記憶的人花了更多時間閱讀採訪內容,並在記憶測試中記住了更多細節。嫉妒似乎可以敏銳我們對社會環境的注意力,並提高我們對潛在競爭對手的興趣。
管理不適感
儘管我們大多數人覬覦他人的優勢比我們願意承認的更頻繁,但我們通常不會以全面的嫉妒來回應。為了理解為什麼不這樣,我們在德國科隆大學的團隊開始研究我們如何在嫉妒的衝動紮根之前抑制它們。我們發現,我們抑制這些反應有兩個原因:嫉妒不僅在社會上不受歡迎,而且還可能非常令人不快和痛苦——因此,我們竭盡全力要麼掩蓋我們的不滿,要麼轉化隨之而來的情緒。換句話說,我們運用自我控制來平息嫉妒的湧現。
然而,任何限制我們思考的因素都可能削弱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處理複雜的互動、時間壓力或其他壓力。因此,我們假設,透過消耗一個人的警覺性和情緒健康,我們可以激起嫉妒。作為2012年研究的一部分,我們在科隆的街頭狂歡節上與路人進行了一項“糖果測試”。我們猜測大多數人會喝醉,因此處於自我控制能力減弱的狀態。狂歡節參與者一個接一個地抽籤,看看是他們還是我們的助手會吃到昂貴的巧克力還是普通的糖果。但是我們操縱了抽籤,讓我們的狂歡者總是選擇平庸的糖果。結果證明,酒精含量較高的人承認對我們的助手感到特別嫉妒。當我們與更多的路人重複測試,但沒有我們的助手時(我們告訴參與者,其他受試者已經得到了巧克力),這種效果消失了。看來一個人必須在場才能成為嫉妒的物件。
嫉妒也會誇大慾望。例如,如果鄰居購買了一輛豪華汽車,我們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也在考慮同樣的想法。為了觀察嫉妒和慾望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進行了另一次口味測試,這次是在我們的實驗室裡。我們透過讓一些研究參與者處於沉重的認知負荷下來消耗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負荷包括記住一個困難的八位數字。)我們還給他們提供了簡單的黃油餅乾,而房間裡的其他人則得到了高質量的冰淇淋。在這裡,我們也發現,那些自我控制能力減弱的人表達了更多的嫉妒和對高階甜點更強烈的渴望。
那麼,我們是否僅僅受 impulses 的支配,還是可以自願控制它們?我們在最後的口味測試中研究了這個問題,在測試中,我們的參與者被告知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喝酸菜汁而不是水果冰沙。我們在不同的條件下測量了他們的衝動性:當他們獨自一人時,當房間裡有一個冰沙飲用者時,以及當他們處於沉重的或輕微的認知負荷下時。
然後,我們所有的參與者都觀看了兩種飲料和其他隨機物體的影像。他們使用操縱桿儘可能快地指示影像在螢幕上出現的位置。拉動操縱桿會使影像變大,好像它們正在靠近;推動操縱桿會使影像後退。我們發現,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因困難任務而受損的參與者在冰沙出現時比隨機物體或酸菜汁更快地拉動操縱桿——但前提是我們的冰沙飲用同夥坐在他們旁邊。然而,我們觀察到自我控制能力完好的參與者完全相反的反應。如果我們的水果飲料同夥坐在他們旁邊,他們會更迅速地推開冰沙。重申一下,他們對冰沙的渴望程度低於對隨機物體和酸菜汁的渴望程度。也許為了減輕他們的負面情緒,他們以酸葡萄心理拒絕了被嫉妒的飲料。就像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一樣,他們可能先是覬覦,然後又詆譭了他們無法獲得的美味佳餚。
然而,我們不必貶低我們的慾望,因為導致痛苦的事物也可能帶來收穫。為了消除惡意嫉妒,專注於情況中你可以控制的方面可能會有所幫助。例如,如果你發現自己專注於同事的巨大成功,那就專注於為你自己的目標制定一個行動計劃。如果嫉妒未能激發你的動力,那就嘗試喚起一種感恩的心情。不要糾纏於我們所缺乏的東西,而是關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這可以幫助我們珍視我們自己眾多的福祉和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