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埃及恐龍在古代海岸線附近被發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來源:Cosmos Studios/MPH Entertainment 提供;Rainbow Studios 電腦繪圖

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在埃及開羅西南約 180 英里的拜哈里耶綠洲工作的古生物學家,出土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恐龍之一的遺骸。該團隊估計,他們命名為潮汐泰坦龍的新物種,身長約 90 至 100 英尺,重達 80 噸,僅次於目前的紀錄保持者阿根廷龍

潮汐泰坦龍,其名字翻譯為“潮汐巨人”,並非首個在拜哈里耶發現的恐龍。在 20 世紀初,由巴伐利亞地質學家恩斯特·斯特羅默帶領的探險隊從該地區找回了許多可追溯到晚白堊紀時期的化石,包括幾種恐龍。但大多數化石在二戰期間盟軍襲擊慕尼黑時,被摧毀的博物館中丟失。該遺址在很大程度上被遺忘,直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生約書亞·B·史密斯和他的同事於 1999 年開始探索該地區。具有 9400 萬年曆史的潮汐泰坦龍,以部分骨骼為代表,是自 1935 年以來首個在拜哈里耶被報道的恐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該團隊從含有豐富植物遺骸(包括根鑄化石)的細粒沉積物中發現了潮汐泰坦龍。在這些沉積物中也發現了古代海龜、鱷魚、魚類以及一些可能是斯特羅默丟失的恐龍的化石。因此,史密斯和他的合著者提出,這個現在乾旱的地區可能曾經類似於佛羅里達州的熱帶紅樹林海岸。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考慮到棲息在拜哈里耶的許多野獸的巨大體型,這裡一定是一個高產的生態系統。“除了潮汐泰坦龍和其他大型蜥腳類恐龍外,我們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還有三種體型與霸王龍相當的食肉動物,”史密斯評論道。“這個地區的生物量必須是巨大的才能支援這一切。”

該團隊計劃在今年年底重返該遺址,希望發現更多關於潮汐泰坦龍的生命和時代的線索。考慮到迄今為止已經出土的大量化石,他們可能會成功。史密斯說:“我們可能在拜哈里耶偶然發現了恐龍天堂。”

Kate Wong is an award-winning science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cused on evolution, ecology,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paleontology and animal behavior. She is fascinated by human origins, which she has cover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Recently she has become obsessed with birds. Her reporting has taken her to caves in France and Croatia that Neandertals once called home, to the shores of Kenya's Lake Turkana in search of the oldest stone tools in the world, to Madagascar on an expedition to unearth ancient mammals and dinosaurs, to the icy waters of Antarctica, where humpback whales feast on krill, and on a "Big Day" race around the state of Connecticut to find as many bird species as possible in 24 hours. Kate is co-author, with Donald Johanson, of Lucy's Legacy: The Quest for Human Origins. She holds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zo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llow Wong on X (formerly Twitter) @katewong

More by Kate W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