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機構預測“天然氣黃金時代”與頁岩氣繁榮相關

巴黎國際能源署一份新報告預測,未來二十年內,天然氣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超過煤炭

根據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的說法,新近發現的大量天然氣資源以及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對燃料需求將大幅上升的預期,正在迎來“天然氣黃金時代”。

國際能源署昨日釋出的報告提高了對天然氣消耗的預測,稱未來二十年內,天然氣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超過煤炭,到 2035 年,天然氣需求將增加 50% 以上。

國際能源署的預測與一些最樂觀的天然氣行業預測相符。它也支援了中國、印度和中東將更多地依賴天然氣作為發電來源的假設。為滿足 2035 年的需求,國際能源署發現,天然氣產量將必須達到今天俄羅斯天然氣產量的三倍左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出現關於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廣泛分佈且儲量豐富的頁岩氣資源、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以及新興需求,共同推動了國際能源署的結論。但全球能源問題首席顧問重申了能源和氣候變化分析師之間的擔憂,即廉價且充足的天然氣將取代一些正在擴張的零碳電力專案,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這對減少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具有更廣泛的影響。

天然氣“本身遠遠不足以”使世界走上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 2 攝氏度的碳排放路徑。“天然氣取代了煤炭,並在較小程度上取代了石油,從而減少了排放,但也取代了一些核電,從而增加了排放,”報告稱。

在日本最近發生地震後,國際能源署降低了對核電擴張的假設,因為德國計劃逐步淘汰核電,而且核電站的建設成本越來越高。

報告稱:“更具競爭力的天然氣價格、中國到 2015 年的政策變化、對核電更為受限的前景以及未來[天然氣汽車]的增加,導致展望期內天然氣需求顯著增加。”

看漲前景
陸上天然氣鑽探已在美國興起,並吸引了歐洲和亞洲尋求更多能源和更低碳排放的國家的想象力。美國天然氣生產商和石油服務巨頭(如哈里伯頓和斯倫貝謝)率先開發了可以開採美國中部和東部大片地區巨大頁岩地層中嵌入的天然氣的技術。

在過去的五年裡,天然氣生產商透過勘探橫跨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的頁岩盆地、中西部上游地區和東北部的馬塞勒斯頁岩盆地,使美國儲量增加了約 40%。曾經由中小型鑽探公司主導的陸上天然氣繁榮現在越來越多地由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龍公司等多國能源生產商控制。

即便如此,頁岩氣繁榮也吸引了很多批評。環境和公共衛生團體認為,城市盆地中的水平鑽探和水力壓裂工業過程可能會汙染地下水供應。此外,對空氣排放和有毒廢物處理的擔憂,正在推動美國環保署和能源部在聯邦層面進行調查。

這個有爭議的生產過程通常被稱為“水力壓裂”,在此過程中,鑽探人員將水、沙子和化學品的混合物爆炸至地下約 8000 英尺的地方。這樣做會在頁岩中產生裂縫,從而釋放出井中的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緩和了其對天然氣可能保持低價並與煤炭和石油競爭的看漲前景。它列出了一些可能減緩天然氣增長的不確定因素,包括可能抑制需求的較低經濟增長、比預期更大的生產成本、能源效率的巨大進步以及其他能源和燃料的競爭力變化。

中國正在建設進口碼頭
由於能源部門競爭激烈,天然氣的生產和需求依賴於具有競爭力的定價。國際能源署分析師表示,大量的頁岩氣、緻密氣和煤層氣可以以每百萬英熱單位 3 至 7 美元的價格生產。在過去的幾年裡,鑽探人員已經能夠以該範圍內較低的成本從美國最大的頁岩氣田中生產天然氣。

基於高產量情景,“從 2010 年起,天然氣使用量將增加 50% 以上,到 2035 年,將佔世界能源需求的 25% 以上——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指定為天然氣黃金時代的前景,”國際能源署表示。

中國是謎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國際能源署稱,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之一,並從國際市場上購買超過一半的供應量。天然氣目前在中國發電量中佔比不到 3%,但分析師預計這一比例將穩步上升。中國沿海地區正在建設進口碼頭,更高的價格和國際合作正在推動國內產量上升。

煤炭主導著中國的電力部門,但該國第十二個五年計劃鼓勵在電力部門更多地使用天然氣,部分原因是幫助控制碳排放。

分析師在談到中國時表示:“更高的天然氣使用量將取決於持續的低天然氣價格、環境法規和供應充足性,以及煤炭部門的發展。“天然氣也可能在遠離國內煤炭供應的地區的電力部門找到一席之地。”

國際能源署表示,到 2035 年,非常規天然氣將佔全球產量增長的 40% 以上,而增長將主要發生在北美、中國和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最大的煤炭出口國,一直在加緊生產和運輸煤層氣。印度尼西亞也開始生產更多的天然氣。這些發展可能會滿足亞洲的需求。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連線。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