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色和財富仍然是美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斷層線,經濟和種族隔離社群的持續存在最好地證明了這一點。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們面臨過度的壓力,包括貧困、不合格的住房、營養不良和缺乏醫療保健。環境負擔——特別是來自發電廠、高速公路走廊和化工廠的汙染——也集中在相同的社群。
這些不平等現象中的每一種本身都已足夠糟糕。然而,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將這種綜合暴露描述為“雙重危險”,因為社會壓力因素會削弱個人抵禦汙染產生或加劇的疾病的能力。事實上,研究表明,空氣汙染更可能在較低社會經濟群體中引起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以及過早死亡。這種綜合威脅對胎兒、嬰兒和青少年以及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成年人尤其嚴重。貧困農村地區以及低收入城市社群(如加利福尼亞州里士滿)的個人,兒童哮喘的發病率尤其高,部分原因是住房不足、醫療保健不足以及靠近多個空氣汙染源。
科學家和環境正義倡導者都認為,需要更好的政策來解決雙重危險。可以採取三個重要步驟。首先,地方、州和聯邦機構應加強公眾參與監管決策,以便即使是弱勢群體也能得到應有的傾聽。可以舉行研討會或公民諮詢委員會和陪審團來審查所涉及的問題。這些策略可以對抗政治權力失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其次,監管機構必須評估來自多個來源的汙染的累積影響。傳統的逐化學物質和逐設施監管不足以保護公眾健康,因為人們在居住、工作和娛樂的地方會接觸到大量汙染物,並且這些汙染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非常顯著。我們需要全面評估暴露和健康風險。
第三,預防原則必須納入環境監管和執法中。該原則認為,如果科學證據強烈表明但尚未完全證明生產設施或汙染物可能危害公眾健康,監管機構應採取行動。在永無止境地尋求因果關係的明確證據的過程中,環境監管過程往往忽視了基本的公共衛生目的:疾病預防。幸運的是,各州已開始實施預防政策。《馬薩諸塞州有毒物質減量法案》要求公司找出減少廢物和有毒排放的方法。自該法案於 1989 年透過以來,公司已將有毒化學物質排放量減少了 91%,據一些說法,這為他們節省了 1500 萬美元。
累積影響和預防原則建議在政治上存在爭議。然而,奧巴馬政府可以發揮主導作用,鼓勵聯邦、州和地方機構將公平和預防的理念融入計劃和政策中。例如,當前的財政危機為美國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使其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無論是涉及美國原住民土地上的煤礦開採,還是貫穿市中心的擁堵高速公路,還是沿貧困社群圍欄線建造的煉油廠。聯邦和州政府還可以投資於緩解社會壓力因素的解決方案,例如刺激綠色就業。透過將社會正義與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聯絡起來,這樣的綠色新政將大大有助於消除環境健康不平等現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