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普遍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數字助手控制智慧手機應用程式,而實體機器人則在學校教學生、對醫院進行消毒以及送外賣。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人機互動,以瞭解這些機器如何影響個人行為,例如改變某人完成任務或回應機器人請求的程度。但新的研究表明,機器人的存在和行為也會影響人類與其他人類之間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會影響團隊成員更好地溝通。
“雖然其他工作側重於如何更輕鬆地將機器人整合到團隊中,但我們側重於機器人如何積極地塑造人們彼此之間的反應方式,”耶魯大學研究生、該研究的合著者莎拉·塞博說,該研究本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為了衡量反應的這些變化,耶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配到四人一組的團隊中(由三個人和一個小型人形機器人組成),並讓他們在安卓平板電腦上玩一款協作遊戲。在一些小組中,機器人被程式設計為表現出“脆弱”的一面。這些機器會執行諸如為犯錯道歉、承認自我懷疑、講笑話、分享有關其“生活”的個人故事以及談論他們的“感受”之類的行為。在對照組中,人類參與者與僅做出中性陳述或完全保持沉默的機器人合作。
研究人員監測了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如何因每個團隊中的機器人型別而異。他們發現,與顯示出脆弱性的機器人合作的人比對照組的人花更多的時間與他們的人類同伴交談。與脆弱機器人合作的受試者也在團隊的每個人類成員之間更平等地分配了他們的對話。與對照組相比,這些參與者後來報告說,他們認為他們的經歷更積極。“我們認為,機器人的脆弱言語有助於小組在一個旨在具有高度緊張感的任務中感到更舒適,”塞博說。“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交談得越來越多,並且對整個互動持更積極的看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人機互動教授法希德·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項研究提供了更多證據,“機器人的社會行為工程可以影響它們的效用和對他人的影響”。換句話說,透過改變智慧機器的行為,開發人員可以改變與這些機器互動的人的行為。
阿米爾阿卜杜拉希安補充說,未來的研究應該關注這種影響是否會在更長的時間內持續。“如果人類參與者在更長的時間內(例如,數週的陪伴)體驗到相同的有趣話語會發生什麼?”他問道。他還表示,未來的研究應該檢驗不同類別的機器人脆弱性(如道歉、講故事或幽默)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反應和對話。
但僅憑這項研究的發現可能在現實世界中證明是有用的。人類每天已經與許多數字討論夥伴互動——想想蘋果的 Siri、亞馬遜的 Alexa 或谷歌 Home。耶魯大學的博士生、該研究的合著者瑪格麗特·特雷格建議,開發線上和實體機器人的科學家應將他們的創造物對人際互動的影響作為設計過程的一部分加以考慮。
康奈爾大學資訊科學助理教授、該研究的合著者馬爾特·容格表示,具有溝通能力的機器人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行為,使其變得更好。“我們的工作表明,技術有潛力透過影響團隊的社會動態來支援團隊,”他說。這些機器不僅可以減少員工的工作量,還可以使人們更有效率,巧妙地影響社會動態,以“幫助團隊發揮最佳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