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乒乓球比賽、夫妻爭吵和工作談判中,人們建議你進入對方的頭腦。但這可能意味著兩件事之一:從認知上理解對方的觀點,或從情感上產生同理心。《個性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一月號發表的最新研究探討了這兩種方法,並表明每種方法都有其時間和地點。
在一個複雜的戰爭遊戲中,玩家在每一輪中決定解除武裝還是攻擊。該遊戲模擬了任何具有衝突目標的持續關係,包括“很多工作生活,真的”,論文的主要作者,新斯科舍省聖瑪麗大學的黛布拉·吉林說。在視角採擇量表上得分較高的受試者——那些通常試圖看到爭論的另一面的人——表現良好。但那些同理心強的人——那些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痛苦的人——卻因他們的心軟而受苦。
在第二個實驗中,本科生以三人一組互動,然後秘密選擇一個夥伴進行賺錢回合;目標是相互匹配。在這個聯盟建設任務中——模擬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或關係糾紛——同理心的回報高於視角採擇。在第三個實驗中,使用與第二個實驗相同的設定,研究人員指示志願者專注於同理心而不是視角採擇,這使他們對情緒反應更敏感,並使他們匹配的機會增加了一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吉林說:“我對這項工作感到非常興奮的是每種心智活動固有的可訓練性”——無論你的自然傾向如何,你都可以選擇運用情境所需的心態。但她強調,在許多複雜的互動中,你最好同時運用你的頭腦和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