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擁有豐富的詞彙來表達我們的感受。有些詞彙在不同語言之間不容易翻譯:德國人用“Weltschmerz”來指代對世界狀況引起的憂鬱感。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土著拜寧人說“awumbuk”來描述社交宿醉,這種宿醉使人在過夜客人離開後的幾天裡感到沒有動力和無精打采。其他術語似乎相當常見——例如,“恐懼”在塔加拉族語中翻譯為“takot”,在冰島語中翻譯為“ótti”。這些相似之處和差異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體驗情感的方式是否跨越文化界限?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質疑人類情感是否具有普遍的根源,還是因文化而異。早期證據表明,正如原色產生所有其他色調一樣,存在一組核心的原始情感,所有其他感覺都由此產生。例如,在 1970 年代,研究人員報告說,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孤立文化群體中的人能夠以高於偶然的機率正確識別照片中西方人面孔上的情感表達。“這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以相同方式理解情感的證據,”Kristen Lindquist說,她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副教授。
但最近的更多研究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來自心理學、神經科學和人類學等各個領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證據,表明人們表達和體驗情感的方式可能受到文化背景的極大影響。然而,這些研究中的許多研究都存在侷限性。教堂山分校的心理學博士生Joshua Jackson說,大多數研究要麼只關注兩種文化之間的比較,要麼關注大型工業化國家。“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能力在適當的規模上測試[情感的普遍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探索共同情感的問題,Jackson、Lindquist 及其同事與德國耶拿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跨文化情感表達研究之一。他們的工作今天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借鑑了 2,474 種語言的詞彙。它揭示了情感的口頭表達方式存在很大差異,以及一些潛在的共性。“心理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情感是普遍的還是因文化而異,”Jackson 說。“我認為這篇論文表明,雙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為了檢驗情感表達的差異性,研究人員使用計算工具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同義詞資料庫,即一個詞具有多種含義的例項。例如,俄語中的“ruka”既表示手又表示手臂,英語中的“funny”既表示奇怪又表示幽默。先前對非情感詞彙的調查表明,同義詞往往具有共同的屬性——描述“海洋”和“水”的詞語比描述“太陽”和“水”的詞語更有可能配對——這表明一種語言的使用者感知到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
然後,該團隊使用其資料庫生成了 20 個語系(共享祖先根源的語言組)之間的同義詞網路,以比較世界範圍內的情感相關詞彙。這樣做揭示了不同文化在情感概念化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變異程度是用於描述顏色的詞彙的三倍。例如,在某些語言中,表示“驚訝”的詞語傾向於與表示恐懼的詞語分組在一起,而在另一些語言中,相同的概念與更令人愉悅的狀態(如快樂)配對。透過進一步分析,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多樣性部分取決於語系的地理鄰近程度——它們越接近,它們可能共享的共性就越多。“這表明文化可能透過貿易、遷徙或征服等歷史接觸的程度,使這些文化能夠相互作用,並可能相互傳遞和借用情感概念,”Lindquist 說。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潛在的相似之處。語系傾向於根據情感的效價(它們有多麼令人愉快或不愉快)和啟用(它們引發的興奮程度)來區分情感。例如,表達快樂的詞語不太可能與表達遺憾的詞語歸為一類。然而,也存在例外:一些南島語系將愛(一種典型的積極情感)的概念與憐憫(一種典型的消極情感)配對。
“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新墨西哥大學語言學教授William Croft說,他沒有參與這項工作。“這可能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分析詞語的含義。”Crofts 補充說,這個專案的新穎之處之一是,研究結果顯示了普遍模式和特定文化模式。他指出,然而,由於其中一些語系涵蓋了廣泛地理區域的大量語言,因此進一步檢查潛在的文化因素將非常重要。
英格蘭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Asifa Majid說,這項研究的另一個侷限性在於翻譯的不完善性,她撰寫了一篇隨附的評論。當涉及到情感詞彙時,情況尤其如此,情感詞彙很難用語言表達——語言學家在記錄田野中的詞彙表時,可能只能獲得此類術語的近似翻譯。然而,Majid 補充說,這些發現提出了一個關於人類情感跨文化變異的有趣問題。“當我們發現變異時,它僅僅存在於語言中,還是反映了人們體驗情感的更深層次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