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犧牲一個人的生命來拯救許多人嗎? 顯而易見的答案似乎是“願意”——但如果你的選擇也意味著你將犧牲自己的孩子呢? 這樣的兩難困境表明,道德決策具有情感成分,現在科學家已經找到了負責產生這些感覺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研究了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受損的患者,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是大腦前部的一個區域,同情、內疚和羞恥等社會情感在這裡產生。 他們要求患者回應各種假設的道德困境,這些困境會引發不同強度的情感反應,然後將他們的反應與前腦完好無損的人的反應進行比較。
受損的受試者在他們的回答中表現出功利主義的方法,贊成更大的利益,而不考慮實現這些目的所需的手段。 例如,他們中的許多人表示,他們會為了拯救一群其他人而悶死自己的孩子,而那些前腦完好無損的人則更常表示他們不會這樣做。 在情感色彩不那麼濃厚的場景中,所有研究參與者的反應都相似。 例如,幾乎每個人都會選擇將致命氣體從有三個陌生人的房間轉移到只有一個人的房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結果表明,我們天生厭惡傷害他人源於大腦中先前記錄的兩個系統——一個情感系統和一個理性系統。 本研究中確定的情感系統會觸發快速的、反射性的反應;它為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的情況下的正確做法提供了捷徑。 當深思熟慮和計算有利時,理性方面會幫助我們。 科學家們尚不清楚這兩個系統如何相互作用,或者當它們指示相互矛盾的行動方案時,一個系統如何取代另一個系統。
此外,前腦受損的人仍然可以依靠他們的理性方面來回應道德困境。“這項研究並不意味著缺乏社會情感的人是危險的,”當時在愛荷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邁克爾·科尼格斯說,他是研究團隊的成員。“他們往往表現出很少的同情心和內疚感,但他們不是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