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的 Neuralink 已將首個晶片植入人腦。接下來是什麼?

地球上最富有的人已朝著商業腦機介面邁出了下一步

Profile silhouette of 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的腦科學初創公司 Neuralink 已宣佈首次成功將裝置植入人體。

億萬富翁技術專家埃隆·馬斯克本週宣佈,他的公司 Neuralink 已首次將腦機介面植入人體。馬斯克週一晚上在他的社交媒體平臺 X(原 Twitter)上寫道,接受者“恢復良好”,並補充說,初步結果顯示“有希望的神經元尖峰檢測”——指的是腦細胞的電活動。

每個無線 Neuralink 裝置都包含一個晶片和電極陣列,該陣列包含 1,000 多個由手術機器人穿入大腦皮層的超薄柔性導體。 這些電極旨在記錄與運動相關的想法。在馬斯克的設想中,一個應用程式最終會將這些訊號轉化為移動游標或生成文字——簡而言之,它將實現透過思考控制電腦。馬斯克在談到 Neuralink 的首款產品時寫道:“想象一下,如果斯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速記員或拍賣師還快。這就是目標。”他說這款產品名為“心靈感應”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於 2023 年 5 月批准 Neuralink 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去年 9 月,該公司宣佈啟動其首項針對四肢癱瘓患者的研究的招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週一的公告並沒有讓神經科學家感到意外。世界首富馬斯克“說過他會這樣做”,布朗大學腦機介面專家約翰·多諾霍說。“他完成了初步工作,站在了包括我們在 2000 年代初期開始所做的工作在內的其他人的肩膀上。”

馬斯克在 2016 年創立 Neuralink 公司時概述的最初目標包括將人腦與人工智慧融合。其更直接的目標似乎與神經鍵盤以及其他癱瘓人士已經用來操作電腦的裝置相符。然而,Neuralink 公司追求這些目標的方法和速度導致了聯邦政府對死亡的實驗動物危險材料運輸的調查。

負責任醫學醫師委員會研究倡導主任瑞安·默克利指出,馬斯克習慣於提出宏大的想法,但很少提供細節。“這可能是這方面最大的例子”,因為沒有關於接受植入者或其醫療狀況的資訊,默克利指出。“根據患者的疾病或障礙,成功看起來可能會大相徑庭。”

大眾科學》與多諾霍進行了交談,以瞭解最新進展對 Neuralink 意味著什麼,以及該公司是否有可能實現馬斯克更極端的宏偉目標。

[以下是經過編輯的採訪文字稿。]

在描述初步結果時,馬斯克使用了“有希望的神經元尖峰檢測”一詞。這可能意味著什麼?

我必須先宣告,作為一名科學家,在拿到論文之前,你不能對任何事情發表評論。但通常來說,這意味著:存在動作電位[神經細胞產生的電脈衝],大腦中有一個探針,它正在接收那裡的訊號。

但我必須對這實際上意味著什麼持開放態度。我必須看到資料。商業實體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透露資訊。當然,這樣做的危險在於:它可能明天就停止工作了。

您是否對最近關於這項試驗的資訊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零星釋出的方式,或者關於研究如何向科學家或公眾傳播的其他方面感到擔憂?

我不太喜歡這樣,但我不想誇大其詞……說你植入了一個人是合理的。我認為他們不想過多談論這意味著什麼或它有什麼作用。

從您的角度來看,除了您和其他人所做的研究之外,例如您在使參與者能夠透過思考在螢幕上移動電腦游標方面的工作,Neuralink 還能帶來什麼?Neuralink 是否有機會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他們是一家商業實體,對吧?他們想要產品。當我開始時,我有一家名為 Cyberkinetics 的公司,但當時為時過早。[Cyberkinetics 於 2008 年被現在的 Blackrock Neurotech 收購。] 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大約 1 億美元的資金。在那些日子裡,我們缺乏所有的資金和知識。現在我們有了知識。[馬斯克]投入了資金。

他所做的是吸納投資,吸納該領域創造的所有知識。當然,[這指的是]不僅是我們,還有[許多]其他人,基礎科學家,他們已經弄清楚了運動皮層是如何工作的,包括我們,但絕對不只是我們,[還有神經科學家] Apostolos Georgopoulos、Andy Schwartz——所有這些人奠定了基礎。他可以利用所有這些知識並投入資金來創造可能商業化的產品,但這還有待確定。

我真的很高興看到將來會出現(很可能,我們將看到這個特定版本會發生什麼)一種商業產品,它有一天會惠及人們並幫助他們。

就 Neuralink 的方法而言,與之前的原理驗證實驗室演示相比,晶片以無線方式與裝置對話的新穎之處是什麼?之前的植入物已經捕獲了來自單個神經元的訊號,但這可能需要電纜來傳輸所涉及的大量資料。

將所有東西都放在內部是很重要的一步。問題在於,資訊量很大。他們提出了一個比我想象的更實用的解決方案。我希望獲得[一個]全頻寬、高資訊速率。他們正在使用藍牙,這是一個大大縮減的版本……但他們獲得了足夠的資訊來控制事物。

憑藉他們提取的資訊,他們無法從整個混亂中分離出每個神經元。他們將一些東西混合在一起,因為頻寬不允許他們整理出所有東西。但它有效。

在宣佈這一訊息後,我們是否更接近馬斯克更崇高的目標了?他曾談到恢復盲人的視力、殘疾人的行動能力,甚至談到這種瘋狂的人工智慧融合情景。

有人問[生物工程師]埃德·梅納德,他是我 1999 年的研究生,正是這類問題。他說:“我們的目標很適中:我們希望讓盲人看到,讓癱瘓的人行動,讓聾人聽到聲音。”因此,這是一句老話,已經流傳了 25 年。當然,我們為提高人們擁有這些能力所做的一切都使我們更接近於以實用方式[透過]商業裝置幫助癱瘓的人交流和再次行動。

問題是,你必須小心。恢復感官輸入(如視覺)的整個性質涉及大腦中的電刺激。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這與從單個細胞記錄不同——那是一回事——這是刺激。

據我所知,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使用該裝置以任何方式建立感覺系統。這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專案。你可以說,“你有一輛汽車。你認為[一艘船]會有效嗎?”誰知道呢?是的,可能會,但它不是汽車。

他們需要概述他們認為的步驟。你能將電極放入大腦嗎?可以。它們能留在那裡嗎?可以。你能刺激它們嗎?我不知道——他們應該能夠做到。你能以正確的方式刺激它們嗎?在將電極放入大腦並試圖恢復有意義的影像方面,視覺一直非常複雜。

腦機介面能提供什麼是有侷限性的嗎?它是否超出了馬斯克所說的動機?我們是否仍然懷有 25 年前人們談論的夢想?

科學的本質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角會發生什麼。我相信你看了《奧本海默》。

是的。

第一次[原子彈爆炸試驗]有兩種潛在結果:你會得到一聲巨響,或者你會摧毀地球,如果它沒有停止的話。他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發生了很多我從未預測過的事情。通訊的使用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

工程方面是:我們是否會獲得更小、頻寬更大的低功耗放大器?幾乎可以肯定,但你不是在與該領域的專家交談。在我看來,我們在電子產品的能力方面正變得越來越好。工程師可以告訴我們,“這些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我們已經擁有了這項技術。還有其他一些事情很難做到。它們是科學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不知道答案,直到我們做實驗。

本·瓜裡諾是《大眾科學》的副技術編輯。他撰寫和編輯有關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以及我們與工具之間關係的文章。此前,他曾在《大眾科學》擔任科學編輯,並在《華盛頓郵報》擔任專職作家,在那裡他報道了新冠疫情、科學政策和虛假資訊(以及恐龍骨骼和水熊)。他擁有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生物工程學位和紐約大學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專案的碩士學位。

更多作者:本·瓜裡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