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像人類一樣——大象依靠它們之間的聯絡來應對日常生活。群體生活幫助大象做出日常的艱難決定——吃什麼,當水乾涸時去哪裡,如何養育後代。
和人類一樣,有些社會關係比其他關係更重要。領導家庭群體的年長母象與對捕食者聲音的更適當的反應、更好地識別其他群體的大象的叫聲以及乾旱期間更高的幼崽存活率有關。這些磨練的技能以及它們為年輕家庭成員帶來的好處,對於在非洲生態系統中穿梭於廣闊且動態的景觀的動物來說可能至關重要。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不幸的是,年長的象也一直是偷獵者的主要目標,因為它們的象牙更大。這些對社會至關重要的大象的損失可能對倖存的大象產生長期影響。由於象牙偷獵在過去十年中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我和我的同事決定調查這些基石母象的非自然死亡如何影響它們群體中剩餘的大象。當重要成員被殺害時,大象的社會結構有多大的韌性?
十六年的大象社會互動
為了找出答案,我們分析了1998年至2014年間在肯亞北部桑布魯和布法羅泉國家保護區內自由放養的大象的觀察結果。這段時間包括偷獵率較低的時期以及最近偷獵率較高的時期,後者在2009年加劇。高偷獵時期因嚴重乾旱而加劇,導致許多老年和非常年幼的大象死亡。
每次觀察都包含我們在保護區進行橫斷面調查時發現的在一起的象的列表。在拯救大象維護該實地專案的18年中,我們使用獨特的身體特徵——一個鑽石形狀的耳朵撕裂、一根斷裂的象牙、一個疤痕、一貫喜歡卡車引擎蓋靠在象鼻上的感覺——編制了個體大象的識別指南。這些保護區的大象已經接觸旅遊和研究車輛數十年,這使得在不打擾它們的情況下接近和觀察它們變得容易。
通常,我們沿著埃瓦索恩吉羅河行駛,這條常年水源將大象和其他野生動物聯絡到這個半乾旱的稀樹草原生態系統中。大象在我們研究區域內遵循可預測的移動模式,隨著陽光變強而朝向河流,隨著天氣轉涼而遠離河流。河流橫斷面是在一天中午遇到大象的好方法,在那裡可以發現家庭、公象群體和孤獨的雄性正在飲水、覓食和休息。
大象群體的大小在季節之間差異很大,從旱季常見的10個或更少的家庭到雨季接近300只大象的群體。大型群體特別具有啟發意義,因為老朋友在長期分離後重聚,它們的幼崽相互交融。透過記錄哪些大象在群體中被發現在一起以及它們的頻率,我們可以計算關係的強度。
我們對大象社會的瞭解
雌性大象的社會關係產生了網路中的網路。以我的專業網路為例:我正在接受培訓的實驗室成員是我互動最多的科學家。這個研究小組是組成我們大學部門的幾個小組之一。大學內的跨學科專案連線多個部門,而我更大的專業網路可能由那些我可能透過大學附屬機構(例如,透過 LinkedIn 聯絡人)被隔開一步的科學家組成。
這些巢狀的分組是明確定義的層級,它們構成了我的專業世界,並且每個層級都有其作用。極少數物種的社會互動會產生如此突出的複雜性,而大象的互動就是其中之一。
在偷獵在我們研究的種群中加劇之前,研究人員在雌性大象中發現了可區分的巢狀分組。家庭群體(如我們的實驗室)巢狀在紐帶群體中(如我們的部門),而紐帶群體又巢狀在氏族群體中(如我們的大學)。
雌性和它們的幼崽幾乎所有時間都與它們的核心家庭群體一起旅行、休息和覓食。紐帶群體的重聚頻率較低,而氏族群體的重聚頻率更低。當資源充足(緩解了對群體規模的限制)且大象健康時,紐帶和氏族群體在雨季更頻繁地聚集在一起。當生活美好時,這些大型群體可能會促進資訊交流和交配。
年長的母象是她們家庭的領導者,決定何時、何地以及與誰分組。她們的選擇是這些社會聯絡層級出現的原因。那麼,當她們被殺害時會發生什麼?
種群發生變化,但群體保持穩定 在我們研究的16年中,桑布魯種群變得明顯年輕。最近時期只有 30% 的大象來自研究開始時。然而,儘管發生了這些變化,在偷獵之後,家庭和紐帶群體與破壞之前一樣清晰可辨。
更令人驚訝的是,年輕的雌性如何重建這些社會層級。我們將母親在偷獵之前彼此關係的記錄與女兒在偷獵之後的關係進行了比較。事實證明,即使母親去世,女兒們在家庭之間也基本維持了相同的關係。
在一些被擾亂的群體中,雌性從多年前的紐帶或氏族群體中獲取資訊,以重建新群體。有時,這會導致家庭群體由非親屬組成。
從該種群中先前的遺傳研究中,我們知道大象有時會在沒有家庭的地方建立家庭。在過去的幾年裡,隨著偷獵的加劇和雌性進入母親的擴充套件網路,我們重新觀察到這個過程。例如,曾經占主導地位的行星紐帶群體——以前有幾位 50 歲以上的母象——現在由兩位名叫歐羅巴和豪梅亞的年輕母親和一些倖存的幼崽組成(歐羅巴是最年長的母親,23 歲)。它們的新紐帶群體包括花卉,這些大象在偷獵前的幾年裡只是氏族群體的附屬成員。
這項工作表明,大象的紐帶和氏族群體可能會充當社會崩潰的重要緩衝,為倖存的雌性提供一個構建自己網路的框架。象母親的遺產存在於她們女兒的社會選擇中。
韌性,但並非安全
也許大象有辦法應對社會景觀的巨大變化並不那麼令人驚訝。社會關係對大象的生存至關重要。甚至在偷獵達到不可持續的程度之前,大象的社會就曾因狩獵和乾旱而受到擾亂。但這種韌性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不過,這可能並非都是好訊息。我們的研究未能包括我們無法研究的雌性,其中一些雌性可能因家庭中的偷獵而死亡。此外,失去祖母和母親可能會產生我們尚不知道的下游影響,例如更高的幼崽死亡率。
但是,種群的較大社會結構仍然相對完整,這表明種群中存在整體社會韌性。再加上最近的發現,即中國象牙價格在多年來首次下降,我們的工作為大象社會如果給予它們恢復空間,就能夠恢復帶來了一些希望。
希夫拉·戈爾登伯格接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她隸屬於拯救大象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