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一次異常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在太平洋發生,引發了一系列對世界天氣造成破壞性影響的變化。印度尼西亞陷入嚴重乾旱,助長了異常的野火,而非洲之角部分地區則暴雨成災,淹沒了村莊和農田。該事件還促成了2016年成為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現在厄爾尼諾現象又回來了。這次事件很有可能再次強烈,引發人們對未來幾個月極端天氣的擔憂。強厄爾尼諾現象極有可能再次創下全球高溫紀錄。
厄爾尼諾現象是被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自然氣候週期的一部分。它的標誌是熱帶太平洋東部和中部出現一片比正常溫度高的水域。它的相反狀態被稱為拉尼娜現象,其特點是太平洋相同區域的水溫低於平均水平。海洋每兩到七年在這兩種狀態之間交替,儘管過去三年異常地連續出現了三次拉尼娜現象。這些事件期間海面溫度的變化會改變熱量釋放到上方大氣中的位置。反過來,這會影響大氣環流模式,並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導致全球天氣發生重大變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各個地區何時以及是否會看到這些變化取決於地理位置。一個地方離熱帶太平洋越近,影響就越直接和越有可能發生。當厄爾尼諾現象達到其峰值強度時,影響也往往更加明顯,這種情況發生在北半球的冬季。“強度越大,我們就越有信心某些影響會發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的預報員米歇爾·勒魯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測,目前的厄爾尼諾現象有 56% 的可能性會很強烈。(衡量厄爾尼諾現象的標準之一是熱帶太平洋特定區域的溫度比正常水平高至少 0.5 攝氏度,即 0.9 華氏度。當這些溫度比正常水平高 1.5 攝氏度,即 2.7 華氏度時,就會發生強厄爾尼諾現象。)
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由大眾科學設計
但即使這次厄爾尼諾現象發展成強事件——或極強事件——“也不能保證”一定會發生任何特定的天氣變化,勒魯說。強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給南加州帶來多雨天氣,但例如,2016 年的事件中並未出現降雨。這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其他自然氣候週期和區域性影響也發揮著作用。
厄爾尼諾現象改變世界天氣的方式與所謂的沃克環流和哈德萊環流有關——本質上是巨大的垂直空氣環流,前者沿赤道方向,後者垂直於赤道方向。熱帶太平洋水域通常西部比東部溫暖。溫暖的水域為對流提供能量,溼熱的空氣上升並助長降雨,直到到達對流層頂,即大氣層最底層對流層與平流層的交界處。然後空氣從西向東流動,在太平洋東部下沉,隨後沿地球表面從東向西流動。但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一切都向東移動:空氣在太平洋東部上升,在東南亞下沉。這種移動導致後者地區天氣乾燥,可能導致嚴重乾旱和糧食短缺,並可能引發野火。
沃克環流的移動也給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的南美洲北部和加勒比地區帶來下沉空氣。這種下沉往往會抑制大西洋的颶風活動,因為它抑制了驅動此類風暴的對流。環流模式的變化還會導致更多的交叉風切變,這可能會阻礙風暴的發展。但今年,這種影響將與大西洋驚人的、破紀錄的高溫競爭,後者將為風暴提供充足的燃料。由於這些相互競爭的影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目前預測本季接近平均水平,將有 12 至 17 個命名風暴,其中 5 至 9 個可能成為颶風。
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美國的weather天氣也受到哈德萊環流的影響,哈德萊環流在赤道兩側以南北環流方式執行。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環流的移動將副熱帶急流——一股快速移動的氣流,引導風暴系統穿過美國——在冬季月份向南推移。這通常會導致美國南部地區出現較冷、較溼潤的條件,而美國北部地區和加拿大部分地區則出現比平時溫暖的條件。
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發生的其他天氣變化包括澳大利亞東部、印度部分地區和非洲南部地區出現更溫暖、更乾燥的條件。肯亞、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部分地區往往會看到降雨增加,這在經歷了多年氣候變化引發的乾旱之後可能是一個福音。但如果降雨過多過快,可能會帶來洪水和泥石流,並可能幫助傳播水源性疾病。
厄爾尼諾現象最確定的影響之一是全球氣溫將上升,就像厄爾尼諾年份通常所做的那樣,因為海洋會向大氣釋放異常大量的熱量。這種熱量將疊加到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驅動的全球變暖之上,並可能促使今年或明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就像 2016 年發生的那樣。(對全球氣溫的影響滯後於厄爾尼諾現象幾個月。)2016 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強度與 1998 年的厄爾尼諾現象相當,但由於全球變暖,前者比後者高 0.5 攝氏度(0.9 華氏度)。勒魯說,當前厄爾尼諾現象更有可能創紀錄年份的事實是,在宣佈該事件之前,全球平均海洋溫度已經創下紀錄。“這真是太瘋狂了,”她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