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標誌性的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風力自然雕刻的產物

埃及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可能起源於被侵蝕雕刻成的岩石地貌,古埃及人進一步將其精細加工成了標誌性紀念碑

Landscape with Egyptian pyramids, Great Sphinx at sunset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古埃及人建造位於吉薩、擁有4500年曆史、矗立在卡夫拉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可能並非完全從零開始,而是基於一個天然地貌,這個地貌已經驚人地像獅身人面像。

在10月17日發表於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上的一項研究中,紐約大學的一個團隊提出,雅丹地貌,一種從地面突出的被風吹蝕的巖脊,可以自然地演變成類似獅身人面像的形態。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古埃及人確實是從一塊形狀怪異的岩石疙瘩創造了獅身人面像,他們仍然需要精細地塑造獅身人面像的標誌性特徵,這些特徵一直儲存至今。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研究獅身人面像的形狀,該團隊取了一堆內部含有較硬物質的軟粘土,並將其放置在一個水槽中,該水槽具有快速流動的水流,旨在模擬數千年的風蝕,該團隊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在實驗開始時,該團隊將粘土塑造成“半橢球體”或半個橢圓形。隨著水侵蝕了一些粘土,它留下了一個類似獅身人面像的形狀。他們發現,例如,“更硬或更耐磨的材料變成了獅子的‘頭部’”,宣告稱,前部特徵看起來有點像脖子和爪子也出現了。

紐約大學數學副教授、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萊夫·里斯特羅夫在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我們‘表明,自然的侵蝕過程確實可以雕刻出一個看起來像臥著的獅子,頭部抬起的形狀’。” 里斯特羅夫警告說,雖然吉薩可能存在這樣的天然地貌,但我們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

實驗室獅身人面像是在一項實驗中雕刻出來的,該實驗模擬了風吹動原本無形的粘土堆,較硬的材料變成了獅子的“頭部”,並形成了其他特徵——例如底切的“脖子”、“爪子”向前伸展在地面上,以及拱形的“背部”。 圖片來源:紐約大學應用數學實驗室

里斯特羅夫指出,即使這樣的天然地貌確實存在,古埃及人仍然需要進行大量工作才能創造出這座標誌性的建築。里斯特羅夫說,“毫無疑問,面部特徵和細節工作是由人類完成的。”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埃及古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表示,雖然這些發現很有趣,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吉薩真的存在一個類似獅身人面像形狀的天然地貌。

波士頓大學考古學和古典學榮譽退休教授凱瑟琳·巴德說,這項研究表明“天然石灰岩地層如何形成某種不定形的獅身人面像形狀的可能性非常真實”,她曾在埃及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但巴德警告說,雖然她在埃及西部沙漠的代赫萊綠洲見過雅丹地貌,但她從未見過像該團隊在研究中產生的雅丹地貌。

巴德在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即使吉薩存在獅身人面像形狀的雅丹地貌,埃及人也“必須在天然地貌上新增石灰岩塊,以完成前部/獅腿和爪子”。

劍橋大學的地球考古學家朱迪思·班伯裡曾在埃及進行過廣泛的研究,她在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過去一直有假設認為獅身人面像的輪廓形狀是由自然侵蝕形成的。” 班伯裡說,目前的研究是“一個相當好的模型,展示了內部有較硬斑塊的雅丹地貌如何可能變得像[獅身人面像]”。

埃及古物學家和Ancient Egypt Alive的創始人兼主管勞拉·拉涅利·羅伊指出,考古學家埃米爾·巴雷茲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田野調查表明,獅身人面像實際上是建立在兩個緊鄰的雅丹地貌之上的,獅身人面像的後部建立在一個雅丹地貌之上,而頭部和胸部則建立在另一個之上。20世紀30年代的研究表明,埃及人為在兩個雅丹地貌上建造獅身人面像所做的工作是廣泛的。

版權所有 2023年 LiveScience,Future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此材料。

歐文·賈魯斯 撰寫關於考古學和人類過去的文章。他還曾為《獨立報》、加拿大通訊社美聯社等媒體撰稿。歐文擁有多倫多大學的文學學士學位和瑞爾森大學的新聞學學位

更多作者:歐文·賈魯斯

LiveScience 是當今運營的規模最大、最受信任的科普網站之一,報道影響您和更廣闊世界的最新發現、突破性研究和引人入勝的突破。

更多來自:LiveSci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