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籃子雞蛋:中國化石發現揭示翼龍失落的世界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有翼爬行動物可能成群築巢並照顧幼崽

Pterosaur eggs

翼龍蛋,儲存完好。

Wang 等人,《科學》(2017) 
 
 

部分歸功於近幾十年化石發現的大量湧現,科學家現在已經認識到 200 多種翼龍——這種有翼爬行動物統治地球天空長達 1.6 億年。但是,關於它們如何繁殖或幼崽如何發育幾乎一無所知。直到 2014 年,關於這些主題的現有科學證據總共加起來只有三個翼龍蛋,而且都嚴重壓扁。

本週的《科學》雜誌描述了一塊砂岩塊,其中包含至少 215 個白堊紀翼龍——天山哈密翼龍(Hamipterus tianshanensis)的化石蛋,這種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蛋都以三維形式儲存下來,至少有 16 個包含部分胚胎遺骸。

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IVPP) 的王 Xiaolin 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中國西北部的一次挖掘中發現了這些蛋,它們嵌入在一塊麵積超過三平方米的巖板中。對發現地點的沉積物分析表明,“高能量事件(如風暴)掠過古代湖泊旁的築巢地點”,合著者寫道,導致蛋群“在短時間內漂浮,變得集中並最終被掩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任何翼龍化石的儲存都非常難得,部分原因是它們的骨骼非常薄。對於它們柔軟易彎曲的蛋的化石遺骸來說,極端稀有更是如此,這使得未參與這項新發現的翼龍專家稱其為“非常了不起的化石”和“簡直是驚人的”。萊斯特大學的翼龍專家 David Unwin 說,這是“我見過的最非凡的化石聚集地之一”。“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幾乎捕捉到了一個完整的生命史:蛋、幼雛、幼年、亞成年和成年。僅僅為任何種類的脊椎動物物種組裝這種證據就非常困難和非常罕見,而且你在一塊連續的岩石上擁有所有這些證據,這令人印象深刻。”

石板中的蛋已破裂並充滿了砂岩,但這有助於以三維方式儲存它們。同樣來自 IVPP 的合著者 Jiang Shunxing 表示,該石板僅代表一個田野地點的部分挖掘,研究人員可以在那裡看到八層翼龍骨骼,其中四層包含蛋。這些層表明,這種翼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返回到同一個築巢地點。

石板中還顯示了其他誘人的行為線索。“大量的蛋表明它們屬於多個窩卵,並且是由不同的雌性產下的,”合著者寫道,這意味著哈密翼龍可能成群築巢。他們補充說,與翼龍作為獨行捕食者的普遍形象相反,“群居行為可能很普遍”——至少在像哈密翼龍這樣,在翼龍漫長的進化史中相對較晚出現的物種中是這樣。

合著者還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論點,即翼龍可能在幼雛時期無法飛行,並且“可能需要一些父母的照顧”。他們基於對新發現中個體胚胎骨骼的檢查,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和其他方法來提出這一論點。這表明,被確定為接近孵化的個體的肱骨不如其後肢發達。巴西聖埃斯皮裡圖聯邦大學的合著者 Taissa Rodrigues 說,特別是,“肱骨與我們在成年個體中看到的肱骨非常不同”,並且缺乏最重要的翼肌肉的附著點。如果幼雛不能飛行,它們將無法養活自己。“所以也許它們不是很早熟,”Rodrigues 說。

其他研究人員質疑這一論點。“我認為他們從根本上誤解了這一點,”Unwin 說。合著者認為是接近孵化的個體“可能處於中期,遠未準備好孵化”,Unwin 補充說,這是基於它們缺乏牙齒和“相對較差的骨化水平”。他說,合著者本可以更好地關注石板中關於翼龍胚胎早期發育的證據:“直到最近,我們還會說我們永遠不會有那種證據,而現在,,我們有了它。”

南加州大學的生物力學專家 Michael Habib 認為,合著者認為翼龍幼雛無法飛行的論點“可能是正確的”。但他補充說,“發育不成熟和機械強度不足之間存在差異。”也就是說,幼雛翼龍的前肢可能確實不如後肢發達,但考慮到它們的體重較輕,它們可能仍然能夠飛行。“問題是它們的翅膀是否能夠承受飛行的機械負荷,”Habib 說,並補充說,合著者“尚未進行該計算”。

Habib 說,無論對解釋的這些爭論如何,“這是一個非凡的標本,它將成為關於翼龍巢穴結構和發育資訊的金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