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夏普懸掛在直升機下方100英尺處,胸前繫著安全帶。這位研究生態學家手中緊緊抓住一個小盒子,裡面裝著光滑的橢圓形物體,這些物體是用樹脂雕刻而成,模仿禿鷹白堊色的蛋。直升機駕駛員將飛機盤旋在懸崖高處一個寬闊的禿鷹巢穴上方——夏普爬了進去。在樹枝和築巢材料中,他發現了兩個蛋,蛋殼很可能被孵卵親鳥的重量壓碎。 瞬間,夏普用樹脂假蛋換掉了真蛋,然後向飛行員示意他準備好了。
1989年至2009年間,在聖卡塔利娜島和聖克魯斯島(聖巴巴拉海岸附近的八個海峽群島中的兩個)上,這樣的場景每年上演多達四次。夏普會將蛋運到舊金山動物園進行孵化,並在幾周後將孵化出的幼鳥送回,讓築巢的親鳥撫養。生物學家還會徒步前往巢穴檢查蛋,並在必要時收集它們進行異地孵化。
這些換蛋任務聽起來可能很極端——但在當時,對於美國的國鳥來說,情況確實如此。到1963年,美國本土48個州禿鷹的築巢對數驟降至417對的低點。當加利福尼亞州的專案於1989年開始時,全國的數量已經攀升至2,680對,但美國的種群仍然非常脆弱。在海峽群島上,強效殺蟲劑滴滴涕(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影響——該殺蟲劑在20世紀中期在美國農業中被廣泛使用——已經幫助消滅了35對禿鷹種群,到1950年代中期已完全滅絕。滴滴涕使一些蛋殼變薄,很容易被壓碎,並且這種殺蟲劑使另一些蛋脫水:它在成熟過程中擴大了蛋殼上的孔隙,使裡面的液體蒸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今天,有60只禿鷹生活在海峽群島上。根據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FWS)最近釋出的2020年調查,全國各地有超過316,000只禿鷹繁衍生息。夏普幫助進行的圈養繁殖工作,以及自然種群增長——這要歸功於包括滴滴涕禁令在內的聯邦保護措施——尚未將禿鷹的數量恢復到農藥廣泛使用之前的水平。但是,禿鷹以及其他受滴滴涕影響的猛禽物種(如遊隼和鶚)的種群正在反彈。
禿鷹的進展歸功於許多公共和私人為區域和國家層面保護該物種所做的努力。圈養繁殖計劃和其他保護工作也使今天的生物學家能夠更準確地瞭解禿鷹數量的波動、這些鳥類在生態系統中發揮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最好地保護它們。
禿鷹的成功是幾十年努力的結果。1972年,聯邦政府禁止使用滴滴涕,這對於禿鷹和其他猛禽的前景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一年後,國會通過了《瀕危物種法》,該法案保護了禿鷹。
FWS國家猛禽協調員布萊恩·米爾薩普說:“如果您在1972年調查鳥類學家,並詢問他們,‘您最關心哪些鳥類群體?’,您會發現猛禽會名列前茅。”“在1970年代至今的幾十年裡,由於滴滴涕的停用,猛禽作為一個群體,它們的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但是,這些歷史性的措施只是禿鷹成功故事的一部分。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鳥類來說,一個至關重要但經常被忽視的時刻發生在1986年,當時人們認為它們可能具有獨特的基因。為了拯救該州標誌性的猛禽,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組成了一個聯盟,啟動了該國最大的禿鷹圈養繁殖和再引入計劃之一。
首先,野生動物生物學家和鳥類學家從華盛頓州和阿拉斯加州以及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巢穴中取走幼鷹,以重新populate海峽群島。生物學家從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取走了另一些幼鷹,送到舊金山動物園的棲息地,該動物園已經運營著一個穀倉貓頭鷹和遊隼的圈養繁殖計劃。到1990年代中期,該動物園的鳥類保護中心飼養了八對繁殖禿鷹。它們的後代被重新引入到海峽群島和比格蘇爾地區的野外,以幫助加利福尼亞州的野生禿鷹種群恢復。
一旦海峽群島上的夫婦開始再次配對,夏普就開始了換蛋任務。滴滴涕及其分解成的一種化學物質——二氯二苯二氯乙烯(DDE)——持續存在於海洋環境中,並在食物鏈向上移動時在動物體內積聚,此前製造商將工業廢物排放到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研究人員也剛剛宣佈了新的證據,表明一桶又一桶的滴滴涕被傾倒在聖卡塔利娜島海岸附近的海洋中。)蛋經常在舊金山動物園孵化失敗,可能是因為它們不健康,或者是在產卵後不久就被移動了。在這種情況下,夏普和他的同事會將幼鳥從動物園圈養的禿鷹轉移到野生巢穴中。
在滴滴涕禁令之後,等待種群自然恢復——在數量增加到足以讓禿鷹探索無人認領的領地之後,這是一種可能性——可能需要一個世紀或更長時間。因此,圈養繁殖和再引入工作成功地啟動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恢復工作,在野生動物研究所(IWS)工作的夏普說,IWS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研究非營利組織,它與其他團體協調恢復工作。
2005年,IWS開始自行孵化禿鷹蛋,以便減少蛋和幼鷹的運輸,與舊金山動物園的合作也宣告結束。僅僅一年後,海峽群島上的禿鷹迎來了最重要的轉折點:第一枚蛋在野外孵化,這是夏普一直不確定他是否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的事情。
為了確定全國範圍內的禿鷹種群是否正在恢復,FWS統計了美國各州生物學家的巢穴數量。到2007年,數量已經上升到該機構將鳥類從《瀕危物種法》名單中移除的程度。兩年後——作為《瀕危物種法》規定的除名後監測要求的一部分——FWS承諾使用空中調查更新全國的禿鷹數量,這項任務現在每六年完成一次。
在其最近一次於2018年至2019年進行的禿鷹調查中,FWS野生動物生物學家與康奈爾大學鳥類學實驗室合作,為空中計數添加了另一組資料。當時都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奧林·羅賓遜和埃麗卡·斯圖伯分析了鳥類觀察者提交給eBird(一個野生鳥類物種線上資料庫)的數十萬份鳥類清單。FWS科學家在複雜的種群模型中使用了這兩組資料。結果是,與之前在2009年進行的空中調查相比,禿鷹數量的估計值更高、更準確:是之前空中調查中發現的數量的四倍。
斯圖伯說:“我們正在尋找方法,看看如何利用[eBird]作為一種資源,幫助我們為這些物種做出保護和管理決策。”康奈爾大學和FWS之間的合作可能很快就會描繪出全國猛禽種群的更詳細的圖景。雙方目前正在討論一個評估金雕數量的專案。
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給海峽群島90%的禿鷹戴上了腳環,以繼續評估那裡的種群數量。生態系統是否會完全恢復到滴滴涕使用前的狀態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夏普說,自2006年第一隻幼雛誕生以來,已有150多隻幼鷹在島上的野生巢穴中孵化出來。而且訊息越來越好:鷹對在2019年在那裡撫養了22只幼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米爾薩普說,如果海峽群島和美國其他地區的禿鷹數量激增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那就是我們可以減緩甚至逆轉種群數量的下降,並幫助物種恢復。“一旦我們確定了威脅,如果我們能夠直接和正面地應對威脅,”他補充說,“我們確實有潛力拯救一個原本顯然會滅絕的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