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改變你的食物記憶來少吃

飢餓感會受到你認為自己吃了多少的影響

如果你在幾周前制定了新年決心,你很可能決定要健身或減肥——這兩個目標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承諾少吃。也許到目前為止,你一直在堅持,透過一些意志力、負罪感,以及在最誘惑的地方使用成功的口號。但是,除非你是少數長期減肥成功的案例之一,否則你對肥胖的攻擊將是短暫的。遲早,你會回到那些甜、肥、人工著色的食物。

為什麼我們吃不好的東西,而且吃得太多?

當然,“因為我們餓了,而且味道好”是一個答案,但這只是引出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即當我們屈服於飢餓時,我們到底在回應什麼。飢餓僅僅是胃的空虛燈,用動力來提醒大腦補充燃料嗎?也許飢餓更像是一張資產負債表,告訴我們應該尋找多少卡路里,相對於我們銀行裡有多少卡路里。或者,也許飢餓是機會主義,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只要預期的“味道回報”足夠高,就會放縱自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你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事實上,所有這些都是已知的、經過深入研究的飢餓驅動的方面,它們都表明食慾是一個複雜的調節過程。

然而,根據傑弗裡·布倫斯特羅姆和他的同事們最近在PLOS One上發表的研究,飢餓也是一種記憶的技巧。實際上,這些科學家認為,對過去膳食的記憶可以幫助填飽空腹。

這項工作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清晰地劃分了飢餓的心理複雜組成部分。自然地,我們懷疑我們對食物的想法肯定會在我們的飲食(和暴飲暴食)決定中發揮作用。但是,要確定這些過程比確定增強或抑制食慾的肽和激素更棘手。透過更好地理解飢餓的認知組成部分,我們可能會提出更有效的思維技巧來限制暴飲暴食。

早期關於記憶在飲食中起作用的證據來自記憶受損的受試者。更具體地說,患有健忘症的大鼠和海馬體(記憶形成的關鍵結構)受損的人傾向於短暫零星地進食,而不是集中在幾頓飯中。如果你把食物放在健忘症患者面前,他們幾乎總是願意吃,無論他們上次大餐是5分鐘前還是5小時前。關於“進食記憶”觀點的其他證據來自記憶提示實驗。如果即將進食的人被提醒他們之前的膳食(而不是很久以前的膳食),他們往往會吃更小的份量。換句話說,我們似乎不僅透過計算身體飽腹的訊號來記錄我們吃過的東西——這些訊號在所有這些情況下都可能沒有受到干擾——而且還透過心理上記錄何時吃了什麼。這就像你有一個警惕的內在父母,提醒你“你15分鐘前剛吃過——你怎麼可能會餓!”

雖然有趣,但這些實驗也有其問題。例如,在健忘症研究中,從受損大腦的行為中推斷出太多關於正常大腦功能的資訊是很危險的。同樣,尚不清楚記憶提示實驗告訴我們關於正常日常飲食的什麼,因為我們通常不會被明確提醒之前的膳食。為了測試先前膳食的記憶是否會不請自來地出現,並對後續飲食產生影響,你必須擾亂正常人的記憶。但是你該怎麼做呢?

基本上,你欺騙人們,並且以精心控制的方式進行。在布倫斯特羅姆的實驗中,這是使用一個有著類似電視購物廣告名稱的裝置完成的:自填充湯碗裝置。實驗物件會接近看起來正常的湯碗,並被告知要吃裡面的東西(對於好奇的人來說,是奶油番茄湯)。一半的受試者被展示了一小份湯(300毫升,約一杯四分之一),另一半被展示了相當大的一份(500毫升,略多於兩杯)。

然而,受試者沒有看到的是,湯碗連線到一個看不見的管道和閥門系統,讓實驗人員在人們進食時秘密地新增或取出湯。一些受試者吃了與他們被展示的湯量相同的湯(無論是小份還是大份),但其他人吃的量與他們看到的量不同。在這些“不一致”的情況下,人們認為他們吃了大份的,但實際上吃了小份的,反之亦然。透過這種設定,實驗人員可以測試受試者在一段時間後的飢餓程度,並將飢餓的純粹生理方面(與消耗的量有關)與飢餓的認知方面(與對消耗量的印象和判斷有關)區分開來。

第一個結果是,在飯後,你的胃不會立刻被愚弄。在吃了湯後不久進行測試時,吃過較多份湯的受試者比吃過較少份湯的受試者更有飽腹感,而人們認為自己吃了多少,相對來說並不重要。兩杯比一杯多,儘管有視覺上的欺騙,你的胃也會弄清楚。

然而,在進食後兩到三個小時,出現了一種不同的模式。當然,受試者都更餓了,但他們的飢餓感與他們實際吃了多少湯無關。相反,重要的是他們記得在碗裡看到的東西。事實上,那些吃了小份並且認為它很大的人比那些吃了大份並且認為它很小的人更有飽腹感。當談到飽腹感時,眼睛比胃更重要。

總的來說,這項工作有助於澄清我們對飢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思考,這個組成部分在歷史上一直難以研究。當然,這並不是說飢餓與吃過(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吃過)的記憶是一回事。只是我們的進食驅動可能會受到記憶的影響,以及我們遇到食物的背景的影響。在實際應用方面,這項工作也為一些可能基於認知的節食方法打開了大門。記憶是出了名的反覆無常,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增強我們的飽腹感。事實上,以前的研究已經表明,分心或“無意識”的進食會導致人們感到飢餓,而更深思熟慮和專注的進食會導致人們感到飽腹。一種可能性是,深思熟慮的進食會導致更強的食物相關記憶,從而為對抗未來的飢餓提供更強的解藥。

因此,當你坐下來吃下一頓飯時,請密切注意並記住你吃了什麼——你可能會實現你的新年決心。

你是一位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你是否閱讀過最近一篇你想要撰寫的同行評審論文?請將建議傳送給《思維事務》編輯加雷斯·庫克,他是波士頓環球報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新聞記者。可以透過garethideas AT gmail.com或Twitter @garethideas與他聯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