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成為酒鬼,就永遠是酒鬼——這句諺語流傳了幾十年,但科學家們直到最近才發現它通常是正確的。長期酗酒會改變大腦,使人更容易對壓力敏感,更可能透過酒精來緩解焦慮。根據3月1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抑制這些應激途徑的藥物可能有助於戒酒者保持自制力。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培育出了缺乏神經激肽1受體 (NK1R) 的小鼠,NK1R 是一種參與大腦應激反應的蛋白質。這些小鼠在 60 天內可以無限制地飲用摻有酒精的水,在此期間,酒精含量從 3% 逐步提高到 15%。與正常小鼠相比,缺乏 NK1R 的小鼠飲用的酒精明顯更少——尤其是在試驗後期酒精濃度較高時。它們對酒精的影響也比正常小鼠更敏感;研究表明,一個人對酒精越敏感,他就越不可能濫用酒精。
然後,該團隊用一種阻斷 NK1 受體的藥物治療了 25 名高度焦慮的戒酒者。在為期四周的住院治療後,服用該藥物的受試者報告說,與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自發性和應激誘導的酒精渴求更少。當科學家使用功能性 MRI 觀察受試者的大腦活動時,他們發現接受治療的受試者在腦島(一個與渴求相關的區域)的活動較少。科學家們認為,該藥物針對的是酒精依賴症患者特有的應激途徑,因為它已被證明對其他型別患者的應激水平幾乎沒有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首席作者馬庫斯·海利格警告說,儘管這項研究很有希望,但它並不能證明該藥物將長期幫助酒精依賴症患者。他說,科學家們“需要在門診病人中進行研究,並觀察飲酒量的減少”。一項旨在做到這一點的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招募受試者。
編者注:這篇文章最初的標題是“緩解焦慮,抑制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