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擴張如何影響鳥類遷徙——以及禽流感的傳播?

隨著人類在以前的荒野地區居住,他們越來越多地與鳥類遷徙模式相交。人類和家養動物與野生鳥類生活更近距離的接觸是否會加劇疾病傳播事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親愛的地球對話:不斷增長的人口及其由此產生的景觀變化如何影響可能攜帶疾病的候鳥的飛行路線?
——羅尼·沃什尼斯,託珀尼什,華盛頓州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長,似乎有大量的人口擴散到各種可以想象到的環境中——甚至包括候鳥長期以來用作營養豐富的停留地點的森林和河口,它們在覓食地和繁殖地之間進行較長的年度遷徙。

當然,更多的人類發展意味著更少的棲息地適合這些過境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正如我們“鋪平天堂……”並建立停車場一樣。但是疲憊和飢餓的鳥類可能沒有能力或本能的編碼來尋找替代的休息區,因此它們只能在擁擠且因人類入侵而受損的棲息地中湊合。過去,與鳥類生活的密切接觸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大的問題,但是,透過受感染的候鳥(據推測會感染當地家禽種群)傳播禽流感(H5N1病毒)的新擔憂確實使一些科學家擔心,持續的人類擴張可能間接導致全球範圍的疾病大流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候鳥在傳播禽流感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我們確實知道,野生水禽是主要無害的H5和H7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病毒可能會突變成更具“致病性”(產生疾病)的形式,例如H5N1,它可以“跨越物種屏障”並感染人類和其他動物。“最近的事件表明,一些候鳥現在正在以高度致病的形式直接傳播H5N1病毒,”世衛組織報告說,並補充說,預計會進一步傳播到新的地區。幾年前成為頭條新聞的禽流感(H5N1毒株)不太可能導致人類大流行。絕大多數生病的人都與受感染的鳥類有直接接觸。

可能是這種擴張本身增加了我們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透過使我們和我們的家禽養殖場與攜帶疾病的候鳥更緊密地接觸——最終將保護我們。美國地質調查局上中西部環境科學中心的野生生物學家凱文·肯諾指出,人類為了農業和工業目的以及在建立城市住區方面,已經極大地改變了景觀。因此,它所包含的候鳥偏好的棲息地型別(溼地、森林和草原)較少,而更多的是對它們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例如人類發展、城市和農業徑流以及其他形式的棲息地退化。“許多曾經繁榮的候鳥現在在被改變或退化的地區已經消失了,”他說。

無論風險如何,科學家們尚未開發出保護人類免受H5N1侵害的疫苗,但他們正在為此努力。仍然擔心的人應該始終將家禽烹飪至至少華氏158度並持續30分鐘(如果病毒存在,這種熱量會殺死病毒),並經常用肥皂和溫水洗手(無論如何,這始終是個好主意)。過馬路前要左右看:至少目前,您被汽車撞到的機會遠大於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

聯絡方式:世界衛生組織,www.who.int;美國地質調查局上中西部環境科學中心,www.umesc.usgs.gov

地球對話由E/《環境》雜誌製作。請將您的環境問題傳送至:EarthTalk,P.O. Box 5098,Westport,CT 06881;earthtalk@emagazine.com。閱讀過往專欄,請訪問:www.emagazine.com/earthtalk/archives.php地球對話現在是一本書!詳細資訊和訂購資訊請訪問:www.emagazine.com/earthtalkboo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