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星球是由多種不同型別的隕石碰撞形成的,地球的構成要素比之前認為的更加多樣化。
人們認為,我們的星球大約在45億年前由太陽星雲遺留下來的塵埃顆粒盤形成。這些顆粒緩慢地聚集在一起,在引力的作用下變成鵝卵石,然後是巨石,再後來是行星胚胎。最終,足夠的質量聚結形成地球。
科學家們曾認為,構成地球的大部分天體是由狹窄的空間區域形成,並且彼此相似,屬於一類稱為頑輝石球粒隕石的隕石亞類。這種觀點是基於對地球和頑輝石球粒隕石之間,氧、鎳和鉻等元素的不同型別原子(稱為同位素)的眾多驚人相似之處的測量。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但是,一項關於地球岩石樣本和隕石的矽同位素特徵的新研究表明,地球是由更多樣化的隕石混合物構成的。[太陽系比例尺(資訊圖)]
法國里昂高等師範學院的地球化學家卡羅琳·菲圖西和伯納德·布林登分析了從不同型別的地幔岩石中採集的地球岩石樣本中的矽同位素。他們還分析了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在登月任務中採集的月球岩石樣本。他們將這些樣本與隕石樣本進行了比較,特別是頑輝石球粒隕石和另一種稱為頑輝石無球粒隕石的隕石。測量是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進行的。
研究人員使用地球形成的計算機模型計算出,三種類型的隕石成分的混合物可能產生了先前在地球樣本中測量的氧、鎳和鉻同位素的正確混合比例,以及他們關於地球和隕石樣本中矽同位素的新發現。結果表明,可能是球粒隕石的混合物,而不是單獨的頑輝石球粒隕石,共同形成了地球。
菲圖西告訴SPACE.com:“這是第一次在頑輝石球粒隕石和地球之間,對於主要元素觀察到不同的同位素組成。” “因此,這與之前觀察到的情況大相徑庭。”
在地球和月球岩石樣本中測量的矽同位素成分相似這一事實表明,形成月球的物質一定在月球形成之前與地球地幔混合,從而使兩個天體都具有相同的特徵。
卡羅琳·菲圖西說:“這應該告訴我們一些關於月球真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哪些限制。”
人們認為,月球是在我們星球誕生後不久,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形成的。但是,這個過程的精確細節仍然沒有被很好地理解。
這項新發現發表在3月2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版權所有 2012 SPACE.com,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來自 SPACE.com (在此處查詢原始報道);經許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