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者比熬夜者更容易崩潰

夜貓子保持更長時間的警覺,打破了懶惰的名聲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或者至少能淘到最好的舊貨——但他們也比夜貓子更快感到疲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比利時列日大學的 Christina Schmidt 和 Philippe Peigneux 及其同事首先讓 16 名極端早起者和 15 名極端夜貓子花一週時間遵循他們的自然睡眠時間表。然後,受試者在睡眠實驗室度過了兩個晚上,在那裡他們再次遵循自己喜歡的睡眠模式,並在功能性 MRI 掃描器中每天進行兩次認知測試。

在醒來一個半小時後,早起者和夜貓子同樣警覺,並且在與注意力相關的大腦活動方面沒有差異。但在醒來十個半小時後,夜貓子變得更加警覺,在需要持續注意力的反應時間任務中表現更好,並且與注意力相關的大腦區域的活動增加。更重要的是,這些區域包括視交叉上核區域,這是人體晝夜節律時鐘的所在地。該區域發出訊號,以在睡眠壓力增加時提高警覺性。與夜貓子不同,早起者沒有獲得這種晚間提升。Peigneux 說,睡眠壓力更快地啟用似乎阻止了早起者充分受益於晝夜節律訊號,就像夜間型人一樣。

注意: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早起者更容易崩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