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科學家表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化石正在揭示關於恐龍進化的誘人線索。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一些史前生物最初是用四條腿行走,然後才成長為雙足巨獸。它們還支援了新孵化的恐龍無法自食其力,而是依賴父母餵養的觀點。
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的羅伯特·瑞茲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在南非金門高地國家公園發現的恐龍蛋內的五個胚胎化石。這些蛋大約在20年前首次被發現,但岩石基質和蛋殼的細緻去除工作是在過去一年才進行的,此前進行了細緻的挖掘。這些胚胎可以追溯到1.9億年前,那是侏羅紀時期的開始,並展示了蜥腳形恐龍的發育,這是一種可以長到五米長的生物。“大多數恐龍胚胎都來自白堊紀[1.46億至6500萬年前],”瑞茲說。“在晚白堊世有連線完整的胚胎,如鴨嘴龍和獸腳亞目恐龍,但那些至少年輕1億年。”
由於有充分研究的蜥腳形恐龍幼年和成年骨骼,研究人員可以繪製出這種動物的生長圖。他們認為,蜥腳形恐龍的水平頸部、沉重的頭部和不成熟的肢體比例會導致它在孵化後不久用四肢行走。作者推測,隨著它的成熟,與頭部和前肢相比,它的頸部生長得更快,從而形成了更適合雙足運動的體型。化石也缺少牙齒。“這些胚胎顯然已準備好孵化,但總體身體比例笨拙,並且沒有自我餵食的機制,這表明它們需要父母的照顧,”瑞茲評論道。“如果這種解釋是正確的,那麼我們這裡就有了化石記錄中已知的最古老的父母照顧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