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 搜尋:尋找正在尋找地球的外星人

天文學家提議在能夠看到我們星球凌日的世界上尋找文明

©iStock.com

透過觀察行星在其母恆星前方執行時光線變暗的程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開普勒探測器自 2009 年發射以來,已經發現了超過 1000 個世界。現在,天文學家們正在顛倒這一思路,希望找到並與外星文明對話。

德國哥廷根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勒內·海勒說,尋找地外智慧生物的科學家應該把目標對準那些可以觀測到地球凌日的系外行星。透過研究這些被稱為凌星的日食現象,那些行星上的文明可以看到地球擁有被生命化學改變的大氣層。“他們更有動力與我們聯絡,因為他們有更好的方法來識別我們是一個有生命的行星,”海勒說。

海勒和加拿大漢密爾頓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拉爾夫·普德里茨報告稱,在距離地球約 1000 秒差距(3260 光年)的範圍內,應該存在大約 10000 顆可能孕育此類行星的恆星。他們在四月份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爭辯說,未來對外星訊號的搜尋,例如耗資 1 億美元的突破聆聽計劃,應該集中在這些恆星上,這些恆星落在宇宙空間中由太陽系平面投影形成的帶狀區域內。突破聆聽計劃目前沒有搜尋這個區域的計劃;它的目標是銀河系的中心和平面(這與太陽系平面不同),以及天空其他部分的恆星和星系。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尋找其居民可以看到地球凌日的世界的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80 年代。但海勒說,多虧了他們從開普勒探測器中學到的東西,天文學家現在可以更新和修改他們的想法。

在區域內

地球凌日可見的空間區域是一個相對狹窄的帶狀區域。如果將其限制在地球經過距離太陽中心不到半個太陽半徑的幾何結構中,則該區域將變得更加狹窄——這會產生一個應該很容易被看到的凌日現象,如果外星人擁有類似於開普勒的工具的話。

海勒和普德里茨查閱了使用依巴谷衛星資料編制的恆星目錄,並在該區域內發現了 82 顆類太陽恆星,它們都在距離地球 1000 秒差距的範圍內。由於並非所有該空間區域的恆星都被發現,海勒和普德里茨將已知恆星的數量外推到可能存在的數量,得出了大約 10000 顆候選恆星。海勒說,如果這些恆星有行星,如果這些行星上有智慧生命形式,他們可能很久以前就發現了地球凌日的閃爍,並開始向我們發射訊號。

該區域中最接近的已知恆星之一是範·馬南星,距離地球僅 4 秒差距。它是一顆白矮星,是一次恆星爆炸的殘餘物,可能擁有也可能沒有行星圍繞其執行。但如果它們確實存在,它們將為觀看地球提供一個絕佳的視角。“如果任何文明在它們的恆星死亡後倖存下來,他們就可以看到我們凌日我們的太陽,”海勒說。

SETI(地外文明搜尋)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塞思·肖斯塔克說,2010 年,位於北加利福尼亞的艾倫望遠鏡陣列在 4 天的時間裡,一直在尋找來自太陽正對面空間區域的訊號。目標是測試地外文明是否可能會定時傳送任何訊號,以便在他們看到地球凌日太陽時到達地球。沒有發現外星人的跡象,也沒有計劃進行後續行動。

不幸的是,SETI 實驗的好主意比執行這些實驗的 SETI 實驗人員要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安德魯·西米翁說。

海勒說,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裡,歐洲空間局的蓋亞衛星很可能會發現地球凌日區域的大部分附近恆星。在此之前,他和普德里茨計劃使用來自 K2,開普勒後續任務 的資料,直接尋找該區域的行星——並尋找可能正在尋找我們的外星人。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6 年 3 月 1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