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屎殼郎以滾動大糞球為生,以此餵養後代和自己。但是這種卑微的職業並不意味著這種昆蟲不會關注天空——即使太陽下山之後。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種滾動糞球的屎殼郎(Scarabaeus satyrus)利用來自太陽和月亮的強烈光線線索來保持直線行進。然而,瑞典隆德大學和南非金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注意到,即使在晴朗、無月的夜晚,許多屎殼郎仍然設法保持直線路徑。
為了觀察天空是否充當嚮導,研究人員在1月24日線上發表於《當代生物學》上的研究中,為他們的研究物件設計了特製的紙板帽。在一個星光燦爛的夜晚,他們在南非弗裡堡的一箇中心地點釋放了戴著帽子的屎殼郎,它們帶著糞球。作為一項測試,其他屎殼郎沒有戴帽子,第三組則戴著透明塑膠帽。沒有戴帽子和戴著透明帽子的屎殼郎的路徑是標準的、相對筆直的:因為屎殼郎之間對食物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昆蟲們更喜歡一旦將糞便滾成球就直線逃離。然而,那些視線受阻的屎殼郎則漫無目的地遊蕩,並且有更長、效率更低的軌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確保星星是唯一的引導地標,研究人員設計了更多的實驗。在一個實驗中,他們將屎殼郎運送到約翰內斯堡天文館。一個接近夜空的近似環境,包括單個星星和銀河系,導致了更精確的導航。如果只展示銀河系,作為一條彌散的光帶,屎殼郎仍然能很好地把握時間。但是,如果研究人員將銀河系從畫面中移除,並給屎殼郎 18 顆明亮的“星星”來導航,它們就不會堅持其直接路徑,並且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延長了 50% 以上。
“這清楚地表明,屎殼郎不是以一顆明亮的‘北極星’為方向,而是以代表銀河系的光帶為方向,”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發現可能代表了首次令人信服地證明動物王國中使用銀河系進行定向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