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之爭使 NASA 陷入僵局

一項將人類送往探索小行星的計劃正在失去動力

NASA 的載人航天計劃再次開始尋找目標。這種情況在 1970 年代初期發生過,當時美國宇航員最後一次離開月球;然後在 1990 年代,在耗資巨大的將宇航員送往火星的願景破滅之後;以及在 2010 年,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放棄了讓人類重返月球的計劃,因為他認為該計劃不夠雄心壯志。他建議訪問一顆近地小行星,但美國國家科學院於 12 月 5 日釋出的一份報告稱,這項計劃也失敗了。

“儘管總統多次表示如此,但小行星作為太空飛行的下一個主要目的地並沒有得到廣泛接受,”報告背後的委員會主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前校長阿爾伯特·卡恩塞爾說。就 NASA 而言,無論是出於慣性還是出於實用性,它似乎都不願將載人航天工作的重點從月球轉移開。

關於目的地的爭論部分是政治性的。政府選擇小行星是對喬治·W·布什總統執政期間所倡導的“月球優先”原則的徹底轉變。許多人認為,奧巴馬在大約三年前將其新政策強加給 NASA 和國會之前,並沒有獲得太多支援。NASA 局長查爾斯·博爾登被留在一個充滿疑慮的國會和一個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該航天局的政府之間周旋。一些人說,博爾登——他並不是政府在 2009 年任命時的首選——可能會在奧巴馬進入第二任期時面臨被替換。“情況不太好,”一位資深天體物理學家說。“名字正在被討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獲獎新聞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撇開政治因素不談,小行星提案仍然缺乏細節,並且在技術挑戰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包括訪問哪顆小行星的問題。在 2020 年代中期,很少有小行星足夠近,可以讓宇航員在一年往返時間內到達,這是許多專家認為可行的最長時間,而 NASA 尚未認真努力優先考慮可能的的目標。卡恩塞爾說,如果政府真的想與小行星會合,那麼“你心中想到的是哪顆小行星,以及何時?”

即使選擇了一顆小行星,一些科學家仍然擔心接近一個可能只是一個鬆散的碎石堆的物體的危險,這個物體也可能以危險的速度旋轉。休斯頓月球與行星研究所主任斯蒂芬·麥克威爾問道,宇航員如何在不揚起灰塵的情況下將自己固定在可能易碎的表面上?“我們在月球上就遇到了很多灰塵問題。”

然後就是如何到達那裡 的問題。NASA 越來越關注宇航員在地球保護磁場之外的漫長旅程中可能面臨的輻射暴露和骨質流失。“如果遇到糟糕的太陽風暴,你就完蛋了,”麥克威爾說。

與此同時,卡恩塞爾指出,私營公司和其他國家正在積極行動,準備訪問月球。NASA 本身也沒有放棄月球。11 月 28 日,NASA 載人探索部門副局長威廉·格斯滕邁爾提出了在 2017 年和 2021 年對該機構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進行測試的計劃,測試地點位於月球附近。儘管這些任務可以被視為未來小行星任務的墊腳石,但許多月球科學家認為該地區本身就是一個目的地(請參閱《月球迷戀》)。

但是,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行星科學研究所所長兼 NASA 小天體評估小組主席馬克·賽克斯仍然是小行星的忠實擁護者。他指出,人類探險家可以尋找水等資源。科學家可以尋求瞭解光線的微妙壓力如何導致小行星改變自轉,並可以提取樣本進行定年和化學分析,這將提供比隕石更清晰的太陽系物質的影像,隕石雖然是小行星的一部分,但在墜落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會發生改變。

但賽克斯說,所有這些都可以透過機器人任務更便宜地完成。如果沒有持續推動更大的目標——例如人類在火星上的存在——即使是賽克斯也不是很興奮。“你去小行星,然後呢?”他說。“如果這都是表演藝術,那就不是一個好任務。”

本文經 《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2 年 12 月 12 日首次發表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