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一具暱稱為蘇的霸王龍化石在蘇富比拍賣行以史無前例的836萬美元售給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打破了拍賣預期。這仍然是迄今為止在公開拍賣中為恐龍化石支付的最高價格。
但是,蘇的紀錄可能會在週二(11月19日)被所謂的蒙大拿決鬥恐龍打破——一對看起來像在戰鬥中死去的暴龍科和角龍科化石將在紐約進行拍賣。
負責此次拍賣的邦瀚斯拍賣行估計,這對化石的價格可能在700萬至900萬美元之間——負責自然歷史拍賣的托馬斯·林格倫表示,這個金額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重要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林格倫在上週拍賣預展時告訴《生命科學》:“它們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收入,這一批化石可能會創下有史以來任何化石的銷售紀錄。”
一些古生物學家擔心,如果恐龍最終落入私人手中而不是公共收藏,它們可能會失去科學價值,特別是考慮到美國非營利性自然歷史博物館可能無法在週二出價。
例如,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今天面臨的財務狀況與1997年購買蘇時大不相同。今年早些時候,美聯社報道稱,該博物館負債1.7億美元,並將削減2014年20%的研究預算。
菲爾德博物館館長、古生物學家彼得·馬科維奇在電子郵件中談到“決鬥恐龍”時說:“我收到了一些與此次拍賣相關的宣傳材料,包括一本相當精美的光面目錄。然而,正如您可能從最近媒體對博物館困難財務狀況的關注中所瞭解的那樣,我們無法考慮競標這些標本。”
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漢斯·迪特·蘇斯本月早些時候告訴《生命科學》,除了預算緊張之外,自然歷史博物館通常不會像藝術博物館那樣從慈善家那裡獲得大筆捐款。
這些化石被譽為在北美晚期白堊紀岩石中發現的最完整的恐龍。但許多科學家對此次拍賣表示不屑,並表示在研究人員在同行評審的研究中仔細審查這些骨骼之前,無法真正確定這些化石的價值。
蘇斯說:“問題在於,他們基於非常薄弱的主張索要鉅額資金。”這些主張中最具爭議的是恐龍的死亡方式。暴龍科物種被鑑定為矮暴龍也存在爭議,因為研究人員一直在爭論這種恐龍代表一個獨特的物種,還是幼年霸王龍。
邦瀚斯拍賣會將於週二下午1:00(美國東部時間)舉行。
在Twitter和Google+上關注梅根·甘農。原文刊登於LiveScience。
版權所有2013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本材料不得出版、廣播、改寫或再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