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給小鼠一杯啤酒,它會想要一塊餅乾——然後又一塊,又一塊。如果你給一個人足夠的啤酒,她可能會發現自己狼吞虎嚥地吃下一盤油膩的玉米片或其他高熱量零食。一月份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豪飲,無論是在小鼠還是人類中,常常會導致暴飲暴食,即使酒精本身就含有很高的熱量。
在這項研究的第一部分,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米爾希爾實驗室的神經科學家克雷格·布洛姆利和莎拉·凱恩斯,每天給小鼠注射相當於大約兩瓶葡萄酒的酒精,連續三天,模擬週末的豪飲。果然,醉酒的小鼠比對照組的清醒小鼠吃得更多。
為了弄清原因,研究人員隨後將切成薄片的死後小鼠大腦暴露於酒精中,並使用熒光標籤和電極測量由此產生的神經活動。他們發現,乙醇暴露會改變細胞中的鈣交換,導致稱為刺鼠相關蛋白 (AgRP) 神經元的特殊神經細胞更頻繁和更容易地放電。這些神經元通常在我們身體需要熱量時放電,研究表明,人為地啟用它們會導致小鼠即使在飽腹時也會狼吞虎嚥。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結果表明,酒精會啟用大腦中的 AgRP 神經元,使醉酒的小鼠感到嘴饞。凱恩斯說,這對於人類來說也可能是真的,因為這種大腦回路在哺乳動物物種中高度保守:“我毫不懷疑 AgRP 神經元會在人類中被啟用,這就是你看到這種效應的原因。”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妮莉亞研究園區的神經科學家斯科特·斯特恩森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項工作首次展示了酒精如何啟用 AgRP 神經元,併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趣且出乎意料的起點”。
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凱恩斯對為什麼酒精似乎會讓我們渴望某些食物,例如那些油膩的玉米片感興趣。畢竟,她說,“我從沒喝過酒然後真的想吃沙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