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服裝也可能反映他的思想。倫敦青少年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服裝風格的選擇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在倫敦學校就讀的孟加拉國青少年的時尚偏好,並在兩年後評估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這位科學家在五月份的《流行病學與社群健康雜誌》上報告說,與那些穿著西式服裝的女孩相比,穿著孟加拉國傳統服裝的女孩日後患心理問題(如抑鬱症)的可能性較低。“我們原本期望發現能夠與新的文化群體融合的人會過得更好,”首席研究員卡馬爾迪普·布伊說。“我真的驚訝地發現,透過服裝表達的傳統身份具有保護作用。”
然而,這種趨勢在男孩身上卻相反;那些偏愛融合服裝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更好。布伊認為,這種性別差異可能是由於大多數社會對女性施加了更大的壓力,要求她們遵守傳統的文化習俗。而穿著孟加拉國服裝的女孩可能會從多方面受益。身份的表達本身可能在心理上有益。此外,與更多同化的青少年相比,傳統服裝可以讓這些女孩處於更封閉、更受保護的環境中。另一方面,布伊說,孟加拉國男孩通常有更多的行動自由,並且作為成年人,他們有望進入融合的勞動力隊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注意:本文最初以標題“衣著與困境”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