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周圍冰冷的海域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寒冷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但實際上這裡充滿了生機。
企鵝和海豹在其岩石海岸上建立棲息地。 虎鯨、鯨魚和各種魚類在其灰色的海水中快速遊動。 海鳥在頭頂上滑翔。
南極半島是該大陸最北端的陸地延伸部分,是所有地區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而其脆弱生態系統的基石是一種小型、類似蝦的生物,即南極磷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環境科學家卡桑德拉·布魯克斯說:“磷蝦實際上是南大洋的基石物種。” “確實有很多東西以它為食。 鯨魚以它為食,鯨魚從各地來到這裡以它為食。 企鵝以它為食,海鳥、魚類、海豹也以它為食。 因此,它是南大洋食物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磷蝦的長度不超過幾英寸,是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之一——至少目前是這樣。 但一些科學家擔心它們的未來。
磷蝦捕撈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而且還在穩步上升。 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磷蝦捕撈量幾乎增加了兩倍。 僅在 2019 年,漁民就捕撈了約 40 萬噸磷蝦,其中大部分是從南極半島周圍富饒的水域捕撈的。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擔心半島上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磷蝦種群數量下降或遷移到未來幾十年內不同的、或許捕撈強度更大的區域。
一些研究人員表示,變暖和捕撈增加的雙重打擊可能對磷蝦和依賴磷蝦的動物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本週,26 個國家正在開會討論一項可能緩解這些影響的提案。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的虛擬會議正在召開,從現在到 10 月 30 日結束。 該委員會於 1982 年根據《南極條約體系》設立,旨在保護南極海洋生物並可持續管理該區域的漁業。
如果所有成員國達成共識,該委員會有權實施海洋保護區(MPA)。 到目前為止,只存在兩個海洋保護區——一個在南極半島以北的南奧克尼群島周圍,另一個覆蓋了羅斯海 60 萬平方英里的區域。
但是已經提出了其他幾個提案。 其中包括在東南極洲海岸附近的一個保護區和在威德爾海的另一個保護區。
第三個提案呼籲在南極半島周圍建立一個海洋保護區。 該提案將禁止在某些生物資源豐富的地區捕魚,同時允許在其他地區進行可持續的、受管理的漁業活動。
幫助制定 MPA 提案的阿根廷科學家梅查·桑托斯說:“挑戰在於找到一個提案,一個 MPA 提案,該提案既可以保護生態系統,同時又能考慮到不同成員或不同活動的利益。” “我們需要考慮到,對於許多國家來說,由於不同的原因,這個地區都很重要。”
該提案已獲得科學家的廣泛支援。 研究人員表示,該提案可以保護磷蝦種群免受過度捕撈的影響——在氣候變化的未來影響可能對半島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構成潛在威脅之際,這一點尤為重要。
本月早些時候,九位科學家(包括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科學家布魯克斯)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 評論,敦促委員會成員透過 MPA。
作者指出,南極半島是一個交通繁忙的地區,在許多方面都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 除了捕魚和氣候變化之外,旅遊業和科考探險也可能破壞生態系統。
作者寫道:“這個脆弱而標誌性的生態系統正處於危險之中。”
未來變暖的威脅
在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南極半島是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 研究表明,至少在 50 年的時間裡,那裡的氣溫每十年上升近 1 華氏度。
然後,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出現了一個奇怪的新趨勢。 半島上的氣溫開始略有下降。
研究表明,降溫模式可能受到自然氣候週期和與所謂臭氧空洞癒合相關的大氣變化的共同驅動。 由於國際社會為減少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使用做出了巨大努力,臭氧——一種大氣中幫助保護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線輻射的物質——正在恢復。
然而,隨著臭氧在大氣中重新積聚,它導致了南半球風和其他大氣環流模式的一些變化。 而其中一些變化導致了當地氣溫的下降。
但科學家警告說,這種模式預計不會持續下去。
首先,降溫趨勢是溫和的——半島上的氣溫仍然明顯高於工業化前時代。 並且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繼續湧入大氣層,氣候變化的影響最終將超過暫時的降溫效應。
南極半島周圍的長期變暖趨勢很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該地區在過去一年中出現了一些創紀錄的高溫天氣。
在 2 月——南半球的仲夏——南極半島上的一個氣象站記錄到氣溫超過 64 華氏度,創下了該大陸的紀錄。 僅僅幾天後,半島北部海域的西摩島上的儀器記錄到的溫度超過了 69 度。
科學家們仍在研究氣溫上升可能影響磷蝦種群的方式。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幼年磷蝦,也稱為磷蝦幼體,被認為將海冰用作棲息地。 它有助於它們躲避捕食者並躲避強烈的南極洋流。
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極生態系統專家斯圖爾特·科尼說:“我們在過去幾年中做了大量工作,試圖瞭解冬季海冰範圍,並瞭解磷蝦正在利用海冰的哪些方面。”
在過去的五六年裡,南極海冰一直在迅速減少,並且隨著該地區持續變暖,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下去。
從短期來看,磷蝦可能在某些地區受益。 科尼表示,幼年磷蝦傾向於喜歡粗糙、不平整的冰。 一些研究表明,即使總冰蓋面積減少,這種冰棲息地也可能在南極洲周圍增加——至少是暫時的。
但是,隨著海冰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消失,受青睞的棲息地也將開始消失。 從長遠來看,這對磷蝦來說是壞訊息。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艾米麗·克萊因表示,其他研究表明,氣溫升高可能會抑制磷蝦的生長。 換句話說,磷蝦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小。
這意味著,如果磷蝦的總數保持不變,捕食者將需要吃掉更多的磷蝦才能生存。 漁民將需要捕撈更多的磷蝦才能達到其重量配額。
一些科學家還擔心,隨著海水變暖和海冰減少,磷蝦可能會開始遷移到南大洋的不同區域。 如果它們遷移到捕撈強度更大的區域,它們的種群數量可能會下降得更快。
到目前為止,磷蝦種群在未來幾十年將如何反應還不完全清楚。 但模型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磷蝦種群很可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 如果磷蝦數量減少,以它們為食的捕食者數量也會減少。
這種連鎖反應可能會深刻地改變南極生態系統。
倡導建立更多南大洋 MPA 的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會南極和南大洋保護工作主管安德里亞·卡瓦納夫說:“我認為[未來]我們將看到目前南極半島正在發生的相同趨勢的惡化。” “您將看到企鵝種群數量進一步減少; 您將看到更少的海冰、更溫暖的海水。”
誠然,海洋保護區無法抵禦氣候變化的影響。
卡瓦納夫指出:“唯一可以阻止氣候變化的方法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但是 MPA 可以做的是停止捕魚。 停止在某些地區捕魚可以使生態系統對不斷變化的氣候具有適應能力,因此它們能夠更好地適應變暖。”
這並不是海洋保護區第一次被提上關於半島的議程。 該提案已經提交了——並且連續兩次未能透過。
今年將是該提案第三年被提上議程進行討論。 它最初由成員國智利和阿根廷制定和提交,目前已獲得許多其他成員國的支援。
多年的討論並不罕見。 羅斯海 MPA 於 2016 年建立,歷時五年談判才最終透過。 由於需要 26 個成員國達成共識,並且有利可圖的商業捕魚利益受到威脅,因此委員會的程式往往很複雜。
儘管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MPA 不一定非要以犧牲漁業為代價。
由波士頓大學科學家克萊因共同撰寫的研究表明,即使考慮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南極半島周圍的 MPA 也可以幫助在未來幾十年內增加磷蝦種群數量。 並且這樣做不會對漁業產生重大影響。
克萊因告訴 E&E 新聞說:“漁業也可以做得不錯。” “我們沒有看到磷蝦捕撈潛力的大幅下降。 這真是令人鼓舞。”
幫助制定該提案的阿根廷科學家桑托斯指出,疫情使 2020 年成為繼續談判的艱難一年。 她在一次採訪中說,由於今年的會議是虛擬的,“這意味著與可能仍有一些擔憂的國家進行雙邊對話非常複雜。”
她補充說:“但我始終希望 MPA——這個 MPA 和其他 MPA——能夠被透過。” “我認為我們正在看到世界正在變化,它正面臨棲息地破壞,所以我認為……我們需要採取這些大型保護行動,以幫助我們恢復生態系統,或保護它們——現在和將來。”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 E&E 在 www.eenews.net 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