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擔心誰在關注

隱私擔憂被過分誇大了,即使在我們這個始終互聯的世界中

2004年,谷歌推出了Gmail:一個功能強大的電子郵件帳戶,擁有1GB的儲存空間。這相當於Hotmail提供的500倍——如此大的儲存空間,最初的Gmail甚至沒有提供刪除按鈕——而且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但並非所有人都為此歡欣鼓舞。Gmail透過在每封收到的郵件右側顯示與其內容相關的小型文字廣告來為所有這些優點買單。隱私倡導者們怒不可遏。對他們來說,似乎軟體演算法(而不是人類)掃描你的郵件以查詢關鍵詞這件事無關緊要。電子隱私資訊中心呼籲關閉Gmail,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州參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將掃描收到的電子郵件內容定為非法。

兩年後,一項名為Futurephone的服務讓任何人都可以免費撥打無限次的海外電話。你只需撥打愛荷華州的一條線路,然後在提示符下輸入號碼。你永遠不會被要求提供你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或任何資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我在《紐約時報》上評論Futurephone時,我以為我在為讀者做好事——但它讓他們抓狂。他們瘋狂地想弄清楚Futurephone是如何賺錢的。許多人斷定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目的是收集電話號碼。

但是,我在我的部落格上回應道,既然電話簿中已經有一個美國電話號碼的中央列表,Futurephone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勁呢?好吧,我那些擔心的讀者說,既然如此,Futurephone一定是 在監聽我們的電話。

對許多人來說,似乎我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越多,我們就越頻繁地被提供便利以換取我們的隱私。雜貨店的會員卡給我們折扣——但也讓他們追蹤我們正在購買和吃什麼。Amazon.com 透過姓名問候我們,並記住我們買過的東西。Facebook 已經積累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個人資訊資料庫(超過5億人)。

當然,便利換隱私的交易已經持續多年。信用卡留下痕跡。電話讓電話公司員工記錄你一直在給誰打電話。擁有一棟房子居住很好——但買房會留下你行蹤的永久記錄。

當然,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來保護我們隱私的某些方面。我們絕不希望我們的醫療或財務細節妨礙我們找到工作——或約會。我們可能不希望我們的性經歷或投票模式被公開。

但是,除了那些明顯的例外情況,對隱私的恐懼一直更多的是一種情緒反應,而不是理性的反應。(真的有人關心你買什麼雜貨嗎?如果他們關心,這重要嗎?)而在網路世界中,很多時候僅僅是對未知的恐懼,對新事物的恐懼。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未知變得熟悉時,每一波新的線上隱私恐慌似乎都會消退。現在沒有人對Gmail的廣告掃描功能眨眼了。即使是中年人和祖父母也在註冊Facebook。

(Futurephone呢?它倒閉了。部落格偵探們揭露了它更可能的商業模式:它利用了一項政府補貼,該補貼為愛荷華州每次接聽的長途電話支付幾美分。愛荷華州與Futurephone分享了收入。)

年輕一代甚至無法理解他們的長輩為什麼擔心隱私。事實上,新時代的線上服務的全部吸引力在於廣播個人資訊。故意的。Foursquare、Gowalla 和 Facebook Places 甚至公開您的當前位置,以便您的朋友可以跟蹤您的動向(當然,也加入您)。

如果您是那些認為谷歌透過Gmail تجاوز了隱私界限的人之一,那麼您一定對這些發展感到非常震驚。我們所知道的是,谷歌正在收集關於我們觀看什麼(Google TV)、我們去哪裡(Google Maps)、我們給誰打電話(Android 手機)、我們說什麼(Google Buzz)以及我們在網上做什麼(Google Chrome 瀏覽器)的資料。

但至少你隱私的某些方面已經消失多年了。你感受到的恐懼可能是真實的,但實際上有人會去查詢你生活中那些無聊細節的可能性小得令人安心。就像對飛行、鯊魚襲擊或閃電的恐懼一樣,你的直覺可能沒有從你的大腦中獲得真實的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