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落入大型石油公司的碳捕獲騙局

碳捕獲技術是一種公關花招,旨在幫助大型石油公司拖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Illustration, man leaving dirty footprint on a ground with oily substance, oil wells and smokestacks in the background

又到了一年中的這個時候。聯合國大型氣候變化會議COP28的政治和媒體鬧劇即將在迪拜拉開帷幕。這注定會是一場精彩的表演。

在我們即將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炒作和“漂綠”浪潮中,我們無疑會聽到很多關於工業碳捕獲技術的討論,這些技術試圖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COP28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甚至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能源部的專案都在努力推動這項技術

不要被愚弄了。這主要是在分散我們對當前真正需要做的事情的注意力: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並部署更有效的氣候解決方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工業碳捕獲技術有很多種類,但最突出的是碳捕獲與封存 (CCS),它從發電廠等高濃度點源去除二氧化碳,以及直接空氣捕獲 (DAC),它試圖從濃度低得多的開放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

乍一看,這聽起來很棒。但是,正如我之前寫過的,今天指望這些技術是一個壞主意。首先,工業碳捕獲專案規模太小,無關緊要。即使經過數十年的投資、研究和開發,今天最大的碳捕獲專案每年也只能去除幾秒鐘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即使是能源部正在支援的計劃中的區域直接空氣捕獲中心,每年也只能捕獲一百萬噸二氧化碳;去年,全球排放了 405 億噸。

其次,它們太昂貴了,每去除一噸二氧化碳要花費數千美元。其他氣候解決方案,包括提高能源效率、部署可再生能源以及解決農業和工業部門的排放問題,成本效益更高。工業碳去除的成本至少為每噸 1,000 美元;許多其他氣候解決方案的成本低於每噸 10 美元,有些甚至有負成本,可以立即省錢。

第三,這些工業碳去除技術也消耗過多的能源,這對可擴充套件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如果我們用排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為碳捕獲專案供電,這些專案將失去其大部分提議的氣候效益。此外,與直接用可再生能源或核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相比,用它們為碳捕獲專案供電所帶來的氣候效益要小得多。

此外,工業碳捕獲專案捕獲的二氧化碳通常用於驅出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用於一種稱為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技術,該技術使用二氧化碳等流體將石油和天然氣從岩層中推出——幫助化石燃料公司繼續運營繼續運營。

工業碳捕獲也無助於減少化石燃料造成的健康損害。最值得注意的是,從空氣中吸取二氧化碳並不能緩解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巨大空氣汙染影響,這導致每年有 800 萬至 900 萬人過早死亡。

更根本的是,工業碳捕獲計劃的最大問題在於,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型石油公司為拖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行動而採取的策略。

這些專案為化石燃料公司提供了“漂綠”的助推力,用虛假的環保責任來掩蓋汙染,幫助他們聲稱自己正在採取認真的氣候行動,同時繼續擴建更多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並賺取數萬億美元的利潤。碳捕獲並非一種嚴肅的氣候解決方案。正如您所能想象的,大型石油公司的人們非常喜歡它。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的執行長 Vicki Hollub(該公司剛剛從能源部獲得數億美元用於碳捕獲專案)表示:“直接捕獲技術將成為幫助我們的行業長期保持活力的技術。這為我們的行業提供了在未來 60 年、70 年、80 年繼續運營的許可證,我認為這在未來非常需要。” 目的達到了。碳捕獲正被用來轉移世界對迅速淘汰化石燃料的注意力,而這一切都由納稅人買單。

令人不安的是,已經有多少數十億美元的稅款被浪費在碳捕獲的胡鬧和對大型石油公司的慷慨贈予上。美國能源部已經向構思和管理不善的“清潔煤”和 CCS 專案投入了數百億美元。這些專案幾乎完全失敗,並受到了政府問責辦公室的譴責。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美國針對碳捕獲專案的 45Q 稅收抵免為用於提高石油採收率的碳支付每噸 60 美元——這延緩了化石燃料行業的退出。

碳去除技術可以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作用,但我們必須以更有針對性的方式使用它。水泥、鋼鐵和化肥等難以控制的工業來源可能是專門 CCS 專案的良好候選者,這些專案理論上可以去除其中一些集中排放物。當然,這隻有在研究人員、投資者和專案經理能夠解決該技術的技術和財務限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許多目前對碳捕獲持批評態度的科學家會支援這種用途。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走向 COP28 之際,我們需要看到碳捕獲技術在全球的治理、資助和使用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我們應該禁止納稅人資助的碳捕獲專案與化石燃料公司之間存在任何聯絡。在美國,我們應立即暫停對提高石油採收率的 45Q 稅收減免,這隻會補貼大型石油公司的利潤,並以納稅人為代價增加排放。能源部所有用於造福化石燃料利益集團的碳捕獲專案的資金也應立即重新定向到更有效的氣候解決方案。政府問責辦公室和國會應繼續調查數十億美元的納稅人資金最終是如何補貼大型石油公司的“漂綠”行為以及破壞有效氣候行動的體系的。最終,國際社會絕不能再次落入這樣的計劃,這些計劃花費納稅人數十億美元,以巨大的成本去除極少的碳,同時卻為大型石油公司帶來了公關上的意外之財。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多位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