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端行為的經濟代價比預想的要小

研究顯示,欺詐行為仍在增加,而且一旦被發現,通常會導致科學職業生涯的終結

一項研究統計了美國一家主要研究資助機構因不端行為導致論文撤回的成本,以及涉事科學家為他們的不誠實付出的代價。然而,根據資深作者的說法,還有一些未包含在這一數字中的重大間接成本,而且系統本身可能正在鼓勵不端行為。

研究發現,在1992年至2012年間,因不端行為而被撤回的論文大約佔用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5800萬美元的直接資金,遠低於這段時間總預算的1%。研究還利用研究誠信辦公室(ORI)提供的資訊,統計了對受處罰人員的影響。該辦公室有權管轄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資助的研究。

直接和間接成本
每篇被撤回的期刊文章平均花費了392,582美元的直接成本。費裡克·方,資深作者,也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臨床微生物學家,他說,撤稿主要是因為資料捏造和資料偽造。他承認,他預計不端行為的總成本會更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即使將不端行為的總成本乘以100倍,也只佔過去20年中NIH預算的1-2%。“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就政府資金的欺詐性使用而言,欺詐性研究的直接財政成本相對較小,”方說。

這並不是要淡化不端行為的影響。“主要成本無法用這種方式衡量,成本不能用美元來衡量,”方強調說。這包括由於文獻中欺詐性研究造成的錯誤決策,其他科學家浪費時間試圖基於偽造的發現進行研究,以及公共政策被誤導。“但也許最大的代價是對科學的信譽,因為它會削弱公眾對研究的支援,這對社會來說可能是危險的,”方總結道。

“像這樣的文章突出了我們保持警惕的必要性,”布法羅大學的流行病學家亞瑟·米查萊克評論說,他研究過研究不端行為的後果。“我們也可以稍稍放心,因為絕大多數研究都是以最符合道德的方式進行的。”

科學中的偏見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訪問教授丹尼爾·法內利最近研究了有多少科學家偽造資料,他從這些發現中看到了另一個重要資訊。在終於開始處理這個問題的熱情浪潮中,我們可能會過於熱情,並且過度關注科學中的不誠實行為,這可能不是扭曲和虛假結果的最大來源,他說。

法內利說:“風險在於,你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讓科學家更誠實或懲罰不誠實的科學家身上,但這並不能解決科學中最大的偏見來源”,他指的是一種玩弄系統,並試圖從資料中擠出統計學意義的文化。

他補充說:“還有更多微妙形式的偏見,這些偏見甚至逃脫了科學家自身的意識,這才是大量假陽性的來源。”他認為,在這方面的投資將比試圖抓住不誠實的科學家節省更多的資金、資源以及人類和動物的痛苦。

該研究還統計了資深作者在發現不端行為之前和之後每年的出版物數量。研究人員的出版物產量中位數下降了91.8%。在ORI發現之前三年內至少發表過一篇出版物的44位作者中,24位在三年後沒有發表任何文章。這些受到ORI不端行為調查的科學家的資金,從報告前五年的大約2300萬美元降至接下來五年給同一批人的不到700萬美元。

方說:“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現欺詐導致學術生涯的終結,尤其是在資深級別。”也有例外情況,作者繼續發表相同或更多的文章,這表明發現不端行為並不一定會結束研究生涯。然而,這種情況並不常見,而且大多數案例都與資料捏造或偽造以外的道德違規行為有關。

大局
方說,不端行為正在增加,但這是否歸因於不誠實行為的增加還是檢測的改進很難說。他個人認為兩者兼而有之。“我認為更多人可以預期,如果他們犯下不端行為,他們將會被抓住。”

他將矛頭指向了該系統。關於如何培養創造力的研究表明,你需要給人們一個環境,讓他們有安全感去追求想法並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即使其中一些回報率很低,他說。這在二戰後早期是科學的特徵,當時資金充裕,發表的壓力沒有那麼大,科學界也相對較小。年輕的科學家也有合理的機會開創研究事業。方指出,今天的情況截然不同。

方說:“不成功的撥款數量增加了幾百個百分點,可用職位和可用的培訓人員之間的失衡情況持續惡化。”“過度競爭意味著人們擔心在科學領域擁有一份事業。如果你希望產出是穩健的、可靠的、經過仔細進行的科學,並且你能夠在此基礎上建立未來的工作,那麼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情況。這是一個災難的配方,”他警告說。

本文經《化學世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4年8月28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