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幾個世紀以來的育種,為了使我們的犬類夥伴更符合人類的審美,導致它們透過面部表情進行交流的能力不如它們的狼祖先。
一項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具有誇張身體特徵的狗狗,例如耷拉的耳朵和巴哥犬及波士頓梗犬的短而扁平的口鼻,在僅用面部表情表達自己方面表現最差。長長的毛髮和突出的唇肉(鬥牛犬和拳師犬的鬆弛上唇)也掩蓋了狗狗的表情。研究主要作者,英國杜倫大學的犬類行為生態學家埃拉娜·R·霍伯克表示,總的來說,狗狗的面部特徵越不像狼,其表達情感的能力就越弱。
為了衡量犬類面部表情揭示動物情緒的能力,霍伯克記錄了圈養狼和犬舍救援犬在彼此互動或與人類互動以及對各種刺激做出反應時的細微面部動作;例如,一個沒有可見玩具的吱吱聲引起了好奇心。透過檢視犬類反應的錄影,霍伯克識別出九種情緒(例如焦慮、好奇、快樂和驚訝),然後測試了僅根據面部動作資料(不包括吠叫和肢體語言)可以多好地檢測到這些情緒。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發現,面部動作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揭示了家犬的情緒。然而,他們的模型在處理不太像狼的品種時遇到了困難,這幾乎佔了所有不正確預測。(狼的表情被準確解讀的時間為四分之三。)家犬的特徵可能會阻止它們用耳朵表達線索,並最大限度地降低它們露出牙齒的能力。恐懼最常被誤認為其他情緒,尤其是快樂——對於不太熟悉狗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霍伯克說,如果你在接近狗狗時誤解了它的面部表情,“你可能會被咬傷。”
伯爾尼大學的犬類研究員安妮卡·佈雷姆霍斯特說:“我們尚不完全瞭解狗狗可能如何以不同於狼的方式使用它們產生的那些表情。”她希望看到對該主題的進一步研究。該研究指出,面部表情受損的狗狗似乎透過使用吠叫等交流線索來彌補以傳達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