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阻礙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病的努力

狗身上的疫情使消滅寄生蟲的努力複雜化

麥地那龍線蟲幼蟲。

一項長達數十年的努力,旨在將麥地那龍線蟲病成為第一個被消滅的寄生蟲感染病,目前已接近勝利。但一種神秘的狗身上寄生蟲疫情威脅著根除工作的開展。

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學院的寄生蟲學家大衛·莫利諾說:“如果我們想積極進取並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消除狗身上的感染。”

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卡特中心正在領導全球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病的運動。下週,該中心將宣佈,這種極其痛苦的感染病例數量已達到歷史最低水平,2015 年僅在 4 個國家報告了約 25 例病例:查德、衣索比亞、馬裡和南蘇丹。但在查德,狗身上的感染正在激增,官員們將於 1 月底開會討論犬類疫情。這個中非國家去年記錄了 450 多例家犬麥地那龍線蟲病例,創歷史新高(參見“犬類迴歸”)。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和官員強烈懷疑,狗正在將感染傳播給人類;現在,我們需要儘快瞭解這可能如何發生,以及狗最初是如何感染的。莫利諾說,在寄生蟲停止在狗身上傳播之前,世界衛生組織不太可能宣佈麥地那龍線蟲病被根除。他是做出該決定的委員會成員。

1986 年,卡特中心加入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病的運動時,估計每年有 350 萬人感染,主要原因是衛生條件差和無法獲得清潔的水。

當人們飲用未經過濾的水時,他們可能會吞下被稱為橈足類的微小淡水甲殼類動物,這些動物會感染麥地那龍線蟲幼蟲。橈足類動物死亡,釋放出幼蟲,幼蟲在人體腸道內成熟和交配。雄性蠕蟲在交配後死亡,而成年雌性(長度約為 80 釐米)則存活下來並緩慢地從腸道中遷移出來。感染後大約一年,它們會鑽穿宿主的皮膚,通常在腿部和腳部周圍,有時需要幾周才能完全逃脫。為了應對劇烈的疼痛,許多人在河流和湖泊中沐浴,從而用下一代幼蟲汙染水源。雖然麥地那龍線蟲病很少致命,但它可能會使人們衰弱數月,並使兒童無法上學。

目前尚無針對這種寄生蟲的疫苗,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根除工作一直側重於提供清潔的水和改變人們的行為,卡特中心特別顧問唐納德·霍普金斯說,他正在領導該中心的麥地那龍線蟲病根除工作。曾經盛行這種寄生蟲的地區的人們已經學會使用布過濾飲用水,並避免再次汙染水源。即使是最偏遠的村莊現在也能迅速控制病例並向衛生官員報告。

查德在 2000 年代末期即將被宣佈為沒有麥地那龍線蟲病:在前十年中沒有記錄到病例。但從 2010 年 4 月開始,加強監測發現了一些人類感染病例,此後記錄了大約 60 例病例。

為卡特中心提供麥地那龍線蟲病根除諮詢的寄生蟲學家馬克·埃伯哈德說,這些病例異常零星且彼此孤立。更常見的情況是,病例成群出現,並且年復一年地在同一個村莊復發。他說:“病例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增加或爆發。”

在這些觀察結果之後不久,官員們開始聽到查德有感染麥地那龍線蟲的狗的傳言。研究人員幾十年來都知道,狗、豹子和其他哺乳動物偶爾會感染類似於麥地那龍線蟲的感染,但他們認為這些病例源於不同種類的麥地那龍,即引起該病的線蟲,或者是人類爆發中以某種方式蔓延出來的罕見感染案例。

但在查德,研究人員現在認為,是狗將蠕蟲傳播給人類,而不是相反。2015 年 1 月至 10 月期間,官員們在中非國家的 150 個村莊記錄了 459 例犬類感染,這是前所未有的數量。基因組測序證實,查德的狗感染了與困擾人類相同的線蟲(麥地那龍線蟲)(M. L. 埃伯哈德等。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90,61–70; 2014)。

為了更好地瞭解情況,由英國欣克斯頓的韋爾科姆信託桑格研究所的基因組科學家詹姆斯·科頓和卡羅琳·杜蘭特領導的一個團隊,目前正在對從查德的狗和人身上採集的更多麥地那龍線蟲的基因組進行測序,以確認狗確實將疾病傳播給人類。並且,埃伯哈德確信情況就是如此,他正在試圖確定狗最初是如何感染的。他說,狗不太可能從飲用水中感染蠕蟲,因為狗在舔水時往往會嚇跑橈足類動物。查德的大多數病例都發生在夏裡河沿岸的漁業社群,埃伯哈德懷疑狗在吃被掏空的、以橈足類為食的魚的內臟。然後,狗透過將幼蟲重新引入水中,將蠕蟲傳播給人類。

包括埃伯哈德在內的研究人員正在雪貂身上測試該假設的各個方面,雪貂是疾病研究中常見的動物模型,但查德的根除官員並沒有等待結果才採取行動。自 2015 年 2 月以來,他們向報告狗身上麥地那龍線蟲病例並將其拴起來以防止汙染水源的人提供相當於 20 美元的獎勵。他們還鼓勵村民掩埋魚內臟,以防止狗吃它們。並且,一項試驗正在進行中,以測試用於治療犬心絲蟲病(一種狗常見的蛔蟲寄生蟲)的藥物是否對麥地那龍線蟲有任何影響。由於麥地那龍線蟲的潛伏期為一年,因此在 2016 年底之前應該清楚這些干預措施是否有效。

霍普金斯表示,夏裡河沿岸村莊的老居民說,他們的捕魚習慣沒有改變,並且他們不記得過去狗感染過麥地那龍線蟲。但莫利諾表示,人類傳播這種疾病的匱乏可能解釋了寄生蟲向狗的轉移。“如果你是麥地那龍線蟲,世界上只剩下 100 個,你會怎麼做?”他說,“你會離開被盯上的宿主,轉移到其他宿主身上。”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6 年 1 月 5 日首次發表

Ewen Callaway is a senior reporter at Nature.

More by Ewen Callaway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