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愛狗人士,你會把“所有的狗狗都是好狗狗”視為人生真理,並且對關於狗狗是否真的愛人類的科學辯論毫無耐心。它們當然愛人類。不然怎麼解釋當你下班回家時,你的狗狗會瘋狂地轉圈,而據鄰居說,當你離開時,它會不停地嚎叫幾個小時?不然怎麼解釋你的狗狗堅持睡在你的床上,鑽在被子裡——夾在你和你的伴侶之間?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有些狗狗比其他狗狗更聰明。並不是所有的狗狗都能像一隻名叫Jumpy的邊境牧羊犬混血那樣,做後空翻、玩滑板,並用前腿穿梭於錐形路標之間。
英國心理學家羅莎琳德·阿登和馬克·亞當斯在《智力》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與人類智力研究的一個多世紀的研究一致,阿登和亞當斯發現,在認知能力測試中表現出色的狗狗,在其他認知能力測試中也可能表現出色。更專業地說,該研究揭示了狗狗存在一種普遍的智力因素——犬類的“g”因素。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阿登和亞當斯設計了一系列犬類認知能力測試。所有測試都圍繞著——你猜對了——獲得零食。在繞道測試中,狗狗的目標是繞過以不同配置排列的障礙物,以獲得零食。在指向跟隨測試中,研究人員指向兩個倒置的、隱藏著零食的燒杯中的一個,並記錄狗狗是走向那個燒杯還是另一個燒杯。最後,數量辨別測試要求狗狗在少量零食(一團花生醬)和大量零食(“正確”答案)之間做出選擇。阿登和亞當斯對來自威爾士的68只邊境牧羊犬進行了測試;所有這些狗狗都是為了在農場進行放牧工作而飼養和訓練的,因此具有相似的背景。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正如人類在智力測試中的得分會有所不同一樣,狗狗在測試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有些狗狗在測試中表現出色;有些則表現不佳。迷宮版本的繞道測試對一些狗狗來說尤其棘手。在這個測試中,狗狗必須穿過迷宮,然後爬過一個塑膠管才能得到零食。雖然表現最好的狗狗只用了3秒就完成了這項任務,但表現最差的狗狗卻用了將近2分鐘。此外,測試的得分往往彼此呈正相關,這意味著存在犬類的g因素。例如,在數量辨別測試中表現出色,始終偏愛較大團花生醬而非較小團花生醬的狗狗,往往在指向測試中也表現出色,始終走向研究人員所指的方向。
這項研究表明,動物王國中智力變異的潛在神經機制可能是相似的。 其他研究已經發現老鼠和猴子存在g因素的證據;甚至在昆蟲中也有g因素的跡象。在更實際的層面上,這項研究對於理解人類智力與健康之間的聯絡非常重要。研究已經令人信服地證實,智力測試的得分可以預測健康結果。高智商與良好的健康和長壽有關。然而,由於智商也可能與“混雜”行為(如飲酒和吸菸)相關,因此對這一發現的解釋變得複雜。由於狗狗不參與這些行為,對犬類智力的研究可以為科學家更準確地估計健康與智力之間的關係。這是狗狗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的另一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