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早期人類將狗馴化為他們新的摯友。馴服的犬類可以防禦掠食者和入侵者,搬運物資,拉雪橇,並在寒冷的夜晚提供溫暖。但這些好處只有在馴化之後才會出現。儘管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研究,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理解最初是什麼引發了馴化過程。《科學報告》今天發表的一項新理論提出,雜食性消化系統阻止攝入過多蛋白質的狩獵採集者,可能與狼分享了剩餘的肉。這些殘羹剩飯可能啟動了馴化的第一步。
芬蘭食品管理局高階研究員、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訪問學者、主要作者瑪麗亞·拉赫蒂寧說:“這是我們首次對狗的馴化給出生態學解釋。“我個人認為,狗的馴化背後沒有簡單、容易的答案,但我們需要看到這個過程的全面圖景和複雜性。”
拉赫蒂寧最初並非旨在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狗的謎團。相反,她研究的是晚更新世時期歐亞大陸北極和亞北極地區狩獵採集者的飲食。在那個時期,大約在2萬到1.5萬年前,世界被上一次冰河時代最寒冷的時期所吞沒。在當時的寒冷環境中,正如今天一樣,人類傾向於從動物身上獲取大部分食物。營養缺乏症來自於缺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蛋白質。事實上,如果人類吃太多的肉,通常會腹瀉。在幾周內,他們可能會患上蛋白質中毒,甚至死亡。“因為我們人類並沒有完全適應肉食性飲食,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很好地消化蛋白質,”拉赫蒂寧說。“這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致命。”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上一次冰河時代最寒冷的年份——尤其是在嚴酷的北極和亞北極冬季——馴鹿、野馬和其他人類獵物動物將勉強生存,幾乎沒有脂肪,主要由瘦肉組成。拉赫蒂寧和她的同事們利用先前發表的早期化石記錄計算出,在這一時期,北極和亞北極地區的人們捕獲的獵物提供的蛋白質遠遠超過他們可以安全攝入的量。
在生態條件更有利的情況下,狼和人類會爭奪相同的獵物動物。但在北極和亞北極冰河時代冬季的惡劣環境下,與犬類分享多餘的肉類對人類來說沒有任何損失。那些利用這些施捨的狼的後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溫順,並且它們很可能成為了最早被馴養的狗。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該理論不僅在生態學上,而且在地理上也說得通:最早的舊石器時代狗的發現主要來自當時非常寒冷的地區。
杜克大學的進化人類學家布萊恩·黑爾說,這項新研究提出了一個“關於瘦肉蛋白是一個人類會丟棄,但狼可能在北極冬季月份依賴的食物的有趣想法”,他沒有參與這項工作。“我認為它為最初是如何促進人與狗的夥伴關係提供了另一個重要的線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