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你的狗狗。你的狗狗也愛你嗎?一群瑞典和丹麥研究人員試圖尋找答案。更具體地說,由於知道狗狗對人類的暗示非常敏感,研究人員懷疑,那些認為自己與寵物關係密切的主人,他們的狗狗也會感覺到這種關係的親近,這可能是因為主人的態度會導致兩者之間高頻率的積極互動。
20對狗狗-主人組合參與了這項研究,該研究由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的特蕾絲·雷恩領導,並發表在2014年1月刊的《應用動物行為科學》雜誌上。所有人類都完成了一份名為“莫納什犬主關係量表”(MDORS)的問卷,該問卷旨在從主人的角度評估關係的強度。MDORS包含28個專案,分為三個分量表。第一個分量表評估犬主互動的性質(“你多久擁抱你的狗?”),第二個分量表反映了主人對他的狗的情感親密度(“我希望我的狗和我永遠不必分開”),第三個分量表涉及照顧狗所需的感知投入(“我的狗花費太多錢”)。
狗狗們被投入到艾恩斯沃思“陌生情境”程式的修改版本中,這是一個最初旨在衡量人類親子關係強度的巧妙實驗。它以孩子——或狗——被單獨留在陌生人身邊為中心。狗狗版本開始時,主人坐在椅子上忽略狗狗。幾分鐘後,一個陌生人走進房間,忽略狗狗,與主人交談。陌生人試圖和狗狗玩耍,然後主人悄悄離開房間。陌生人繼續與狗狗玩耍,然後離開,留下狗狗獨自一人。主人返回,迎接狗狗並再次開始忽略它。陌生人返回,迎接狗狗也忽略它。最後,主人再次離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對人類幼兒進行時,陌生情境略帶痛苦的性質會啟用一種天生的、適應性的系統,該系統會促使孩子從父母那裡尋求安慰。透過仔細觀察孩子們,並權衡他們的尋求安慰行為與他們更獨立的探索行為,研究人員可以確定孩子們是否對父母有安全的情感依戀。感到更安全依戀的孩子在感到壓力時更可能尋求與父母的親近,但在感到舒適後也更可能獨立玩耍。
研究人員預測,那些認為自己與寵物關係最密切的犬主,他們的犬隻在測試期間的行為將表明強烈的依戀關係。然而,他們只發現了兩個顯著的相關性。當狗狗在獨處後與主人重聚時,那些主人報告說與動物有很多互動的狗狗更傾向於尋求這種互動——這可能看起來像強烈的依戀,但也可能同樣反映了過去因發起肢體接觸而獲得的獎勵。與安全依戀的幼兒不同,這些主人的犬隻在陌生情境中比其他犬隻更不可能獨立玩耍。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類似於不安全依戀的青少年。然而,狗狗不是孩子,並沒有表現出不安全依戀的孩子所表現出的分離焦慮;因此,後一個發現很難解釋。
這項研究標誌著首次嘗試科學地探究狗狗對其與主人 bond 的感知與主人對其與狗狗 bond 的感知之間的聯絡。對於所有那些確信 Fluffy 愛他們的狗狗愛好者來說,壞訊息是:MDORS 問卷的“感知情感親密度”分量表與狗狗在陌生情境中的行為之間沒有相關性。研究人員直言不諱地說:“沒有證據支援這樣一種觀點,即因為一個人對他們的狗有強烈的情感依戀,他們的狗也會同樣依戀他們。” 你不能僅僅因為非常愛一隻狗就強迫它也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