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體重增加通常歸咎於不良飲食和缺乏運動。但是,自 1982 年以來,居住在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實驗室的狨猴和獼猴一直遵循相同的飲食和運動方案。儘管如此,它們的體重每十年都在增加,這讓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生物統計學家 David B. Allison 認為,環境因素可能在起作用。他和他的同事研究了 20,000 只動物的體重變化,包括用於研究的靈長類動物和齧齒動物、家貓和狗以及城市野生大鼠。他們跟蹤了這些動物每十年的體重增長百分比以及它們肥胖的機率。兩者都顯示出強勁的上升趨勢。黑猩猩每十年體重增加 33.6%;小鼠體重增加 12.46%。
Allison 推測,諸如供水系統中破壞內分泌的毒素或影響哺乳動物新陳代謝的病原體等因素可能是罪魁禍首。但有些人說,他的資料可以用飲食和運動的變化來解釋——也許是由於單個籠子裡飼養的實驗動物數量增加造成的。Allison 同意住房可能會影響新陳代謝,但人類也生活在越來越擁擠的條件下。“這正是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是合理的……創新性思維,”他說。“如果住房密度影響動物的體重,那麼住房密度也可能影響人類的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