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葉癲癇——一種常見的癲癇形式,其特徵是癲癇發作始於調節記憶的顳葉——似乎確實會影響人格,但並非以許多人可能認為的方式,當然也不是人們在歷史上一直相信的方式。
關於癲癇人格的想法由來已久。數千年前,癲癇患者被認為是受到了神靈或惡魔的附身。事實上,在今天的某些社會中,癲癇發作代表著與另一個精神領域的一種交流的觀念仍然盛行。在近代史上,西方人大多認為癲癇是對不道德行為的懲罰。在 1892 年的一篇論文中,作者聲稱放蕩和過度淫慾經常導致癲癇,一個人可以透過聽情歌和吃巧克力來引發癲癇發作。最近,科學家們開始調查癲癇是否真的會改變人格。
1975 年,神經學家 Stephen Waxman 和 Norman Geschwind,當時都在哈佛大學,發表了一項基於他們對顳葉癲癇患者的觀察分析,他們在分析中報告說,許多患者傾向於宗教信仰、強烈的情感、細緻的思想以及寫作或繪畫的強迫症。這種特徵群被稱為癲癇人格。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其他研究人員將敵意、攻擊性、缺乏幽默感和強迫性新增到據稱與該疾病相關的人格特質列表中。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研究人員開始質疑癲癇人格的觀念。他們指出,所謂的核心特徵並非出現在所有顳葉癲癇患者身上,並且許多特徵也出現在其他患者群體中。到 20 世紀末,研究人員達成共識,只有少數顳葉癲癇患者表現出其中一些核心特徵。
與此同時,研究人格理論的心理學家開始意識到,儘管性格的某些方面確實具有生物學基礎,但我們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活經歷塑造的。研究表明,顳葉癲癇可能會重塑某些人的大腦,但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影響將是它如何改變人們的觀點或經歷。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患有顳葉癲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格,但主要方式與被診斷出患有任何嚴重疾病並應對它的方式類似。
問題由 Claire Heptinstall 透過電子郵件提交
您是否有關於大腦的問題想請專家解答?請傳送至 MindEditors@sciam.com